根據COP28協議,2030年前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需累計至少11,000 GW,能源效率年均改善率需提升至4%以上。由於政策支持及太陽能與風電技術成本下降,2023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再創新高,達到3,870 GW,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成長一倍,於2025年超過煤炭成為全球主要電力來源。
然而,化石燃料仍為主要的能源來源,2023年化石燃料使用量年成長1.5%,導致每單位能源的碳排放量上升。各國減碳幅度受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及能源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儘管G7國家在2023年碳密集度降幅達5.31%,過去五年的年均降幅僅為3.45%,預估到2030年碳排放量仍將減少19%至33%,遠低於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58%減排量。
國際能源署(IEA)統計,2023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新增510 GW,四分之三的成長來自太陽能,主要集中於亞太地區、美國及歐洲。其中,中國大陸占新裝機裝置容量的六成。在G20國家中,法國能源消耗排放量減少最多,達到10.55%,而歐盟整體僅為4.18%。隨著疫情後能源需求的反彈,2023年全球能源消耗上升2.02%,顯示能源供應面致力於能源轉型,然而使用面的減量努力相對有限。
科技進步有助於重塑能源使用方式,例如智慧電網及優化發電技術。PwC與世界經濟論壇(WEF)合作研究顯示,提升馬達效率標準可使單一工業製程的能源密集度減少90%。人工智慧(AI)在電力供需預測及電網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需注意AI本身的高能耗。
PwC董事長李宜樺表示,全球暖化不僅危害環境,也影響企業獲利能力。企業需評估法規與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並將氣候風險及機會整合至營運策略中,以邁向永續未來。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搶攻國際商務客 新壽「信義傑仕堡」攜手晶華拼住房率升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