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錤表示,高通當前最關鍵的是建立AI晶片的競爭力,包括在裝置端AI手機晶片極具優勢,是蘋果最大對手;裝置端AI PC晶片隨WoA (Windows on ARM) 逐漸在市場滲透,優勢將逐漸浮現,但是在AI伺服器晶片,就是高通的弱項。

郭明錤認為,面對AI時代,高通最好的策略是,藉由手機AI晶片快速變現,同時持續推廣PC AI晶片,並同步建構裝置端 (手機+PC) AI生態優勢,與透過投資與併購等方式快速強化伺服器AI晶片優勢。

郭明錤也分析,併購英特爾僅對高通的AI PC晶片業務有幫助,但是從微軟對WoA的承諾 (其最新Surface機型都採用高通處理器/ARM架構),高通在PC市場成長只是早晚問題,併購英特爾雖然可以加速高通市占率成長,但是付出代價不菲,且即便不靠此併購,高通也可憑自身實力在AI PC市場成長。

英特爾在一般伺服器市場的優勢地位對高通吸引力也有限。AI伺服器才是伺服器市場的明日之星,而恰巧AI伺服器也正是英特爾目前的弱項。高通的現金、現金等價物與可銷售證券共約130億美元,市值約1,900億美元,即便先忽略併購帶來的溢價、衍生費用、債務承擔與後續管理成本等,單從英特爾市值約930億美元來看,此併購案對高通的財務壓力極大,且對獲利能力會有立即性的負面影響,淨利率可能從現在的20%+降到個位數甚至虧損 (晶圓代工業務是最大累贅)。

從高通最新一季的資本支出為3.9億美元,拿併購英特爾的資金(略估1000億美元以上)去擴張AI PC與AI伺服器的成長,風險更低且管理效率更高。此外,考慮到各國之後的反壟斷調查.此併購案很難在短期內完成,即便高通為降低併購帶來的財務與管理壓力而出售部分英特爾資產,這也非一時三刻可以拍板定案。

郭明錤表示,上述不確定性在併購進行時,很不利高通的股價表現。如此看來,高通沒有強烈併購英特爾的動機,若是併購案真的發生,對於高通來說是場災難,根據他的調查顯示,此案在高通內部也抱持消極態度,這使得他聽到另外一個消息,高通是因為某「外力不可抗拒因素」的壓力,才去謹慎並被動評估併購英特爾的可行性。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國泰旗下2檔ETF公布最新配息!00830擬配3.96元 年化配息率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