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報導指出,蘋果今年將首度在印度生產iPhone高階機種Pro系列,預計由鴻海在印度南部的坦米爾那都省(tamil nadu)工廠培訓數千名員工,預計在秋季發表會後數週開始生產。蘋果大部分的生產基地仍在中國,先前有中國媒體報導,鴻海旗下富士康鄭州廠的產能提升,主要是應付對中國的重視,以及對抗立訊精密的競爭。報導還指稱,鄭州產能提升不是印度生產發生狀況,而是預估今年的出貨量增加所致。
鴻海目前在印度擁有75%到80%的iPhone產能,其餘為和碩、緯創等台廠負責,以及印度塔塔集團(Tata Group),統計數據顯示,印度工廠在蘋果上個會計年度組裝約140億美元價值的蘋果產品。雖然印度的基礎建設、生產線不足以及各種生產狀況,導致產能提升速度比預期慢,但長期來看,印度是分散中國生產基地重心的選項之一。
此外,也有微博用戶分享外流的印度製造iPhone 16 Pro標籤,並註明目前iPhone 16 Pro只會在印度自產自銷,中國用戶還是能買到中國生產的最新款iPhone機型。
摩根士丹利分析認為,Apple Intelligence有望推動一波換機潮,未來2年iPhone出貨量將來到近5億支,打破上一次在2021年至2022年的週期高峰。程正樺則是表示,蘋果先前都預估手機出貨量會達到1億支,上市後卻沒達到標準,所以上市之後假如銷量表現佳,有可能上調目標。
至於鴻海在法說會上提到,今年下半年手機的出貨量可能維持持平,是否蘋果Apple Intelligence無法吸引一波換機潮?程正樺表示,這其實也符合預期,包括蘋果在內的消費電子廠商,要迎來AI所帶動的換機潮,可能要等到明年。
程正樺解釋,蘋果前一年的銷量約在2 億至 2.1 億支,若以樂觀情境估計,可以達到2.5 億至 2.7 億支,加上明年還有iPhone SE4,有望支援Apple Intelligence,保守估計可以出貨2000萬支,若是樂觀情境可以上調至4000 萬支,再加上外界預估Apple Intelligence推出後,將較原本市場成長10%,也就是再多出2000萬支,蘋果可能會迎來睽違多年、成長率達到30%的年份。至於蘋果又是台灣供應鏈主要客戶,有望重現「一顆蘋果救台灣」,台灣電子業應該會有不錯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