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去年為了抑制房市熱度,年初推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讓房市開始一度降溫,但在八月推出「新青安政策」,激發出大批剛性需求的首購族,讓房市熱度升高。端看今年一到五月與去年同期買賣移轉棟數統計,六都加新竹交易量年增30.6%,台南、高雄年增近四成,新竹最熱高達42.1%,顯示房市交投熱絡。

新青安為新版的「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根據財政部資料,截至今年五月底,舊青安上路13年,總計40萬戶,平均一年只有申請不到3萬戶;而實施一年不到的新青安,由於優惠實在誘人,就暴衝至5.7萬戶,平均單月逾5700戶,比過去13年的成績多出一倍。

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前董事長、現任致理科技大學副校長黃博怡認為,這一次房市熱絡的關鍵因素,是台商回流所帶動的經濟繁榮,這與2010年推出的舊青安時空環境完全不同。黃博怡指出,當年產業外流,人民對台灣沒有信心,即使有優惠方案也無法刺激爆量。如今,台商產業回流帶來興建廠辦與更新的需求,再加上很多國際大廠像是輝達也要來台灣設研發基地,工作機會增加,年輕人對台灣的信心提高很多,購屋意願就會增加。再加上,建商推出小坪數符合年輕世代需求,原生家庭也幫助得起,加上政府推這個方案,就帶起市場熱度,「這是大環境結構性的改變,重點是民眾有信心了,新青安只是助力而已。」

《財訊》報導指出,從數字來看,一樣是青安貸款,舊青安的單月貸款總額不超過100億元,但新青安推出後,單月貸款總額就從167億元,成長至今年五月最高峰達635億元。而舊青安的撥貸件數占整體買賣移轉棟數從5%至7%;新青安後卻跳升雙位數,逐月遞增,最新數字已達23.7%。換句話說,每四戶交易大約有一戶是用新青安方案。

房市交易轉趨熱絡,也的確帶來部分亂象。比如中南部傳出「躺平族」的絕望民眾,預期一輩子會因高房價買不起房,以80萬元代價淪為市場投資客人頭,讓投資客轉租獲利。還有,為搶買新成屋,不惜追價,最後用了蛋黃區價格買了蛋白區;台北市一間超過30年的老公寓,同一時間擠進十組客人,仲介表明:「只有兩小時可以賞屋,也必須要立馬下斡旋,超過時間就不用談。」使得政府不得不出手。

從房屋買賣總價比例來看,足以證明新青安對低總價房型影響最大,吸引首購族大量搶進小宅、低總價市場。此舉也使得小宅、中大坪數房型市況出現冷熱M型化的極端差距,小宅房價漲幅更高,中大坪數漲幅落後,甚至不乏賠售的情況。

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指出,觀察上半年表現判斷,若下半年國際經濟局勢穩定且國內沒有房市政策推出的狀況下,房市仍然樂觀。不過葉凌棋強調,「新青安不是讓買不起的人買得起,而是讓可能買得起的人努力買得起。」所以仍須審慎評估自身付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