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F表示,與2022年相較,2023年營收淨額前10大企業沒有新競爭者,前10大企業中,僅台電由第11名回升第8名,其他9家企業都是蟬聯入榜。包括鴻海及台積電、和碩聯合科技、台灣中油、廣達電腦、仁寶電腦分別蟬聯第1名至第6名,勞動部勞保局由第8名上升到第7名,台塑石化由第7名下降至第9名,國泰人壽保險繼續維持第10名。營收淨額前10大企業電子製造業維持占有5席,石化業占有2席,人壽保險業占有1席、電力供應業占有1席。同時民營企業占有7席,公營事業占有3席。

稅後純益前10大企業的排名則出現洗牌的情況。CRIF表示,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再度以稅後純益約8,385億元,持續蟬聯獲利榜首。第2名是鴻海約1,421億元,第3名則為聯發科技約770億元,第4名及第5名分別為富邦金控及聯華電子,稅後純益各約為650億元及610億元,獲利前5名的稅後純益均達600億元以上。第6名至第10名依次為中信金控(約576億元)、國泰金控(約515億元)、中信銀行(約413億元)、廣達電腦(約397億元)及中華電信(約369億元)。

熱門新聞:經長才喊搶AI沒人設電廠 次長今掛保證「電夠放心發展AI」

 

 

值得注意的是,CRIF表示,中信金控及中信銀行母子公司分別為2020年及2013年排名第7名及第10名之後,雙雙重回稅後純益前10大企業。國泰金控則由2022年的第11名,重回第7名。廣達電腦則為2013年稅後純益排名第5名之後,首次晉升稅後純益前10大企業;中華電信則在退出稅後純益前10大企業兩年後,再度回升到第10名。

相較於2021年獲利前10大企業稅後純益全都超過1,000億元,CRIF分析,2022年則有5家企業稅後純益超過1,000億元,但2023年只剩前2名企業稅後純益達1,000億元以上,顯示獲利的差異性極大,合計稅後純益前10大企業稅後純益為1兆4,106億元,雖較2022年的1兆9,712億元衰退28.44%,但占500大企業稅後純益總額比重,卻由54.42%上升到73.5%。稅後純益前10大企業中電子科技產業占有5家(包含聯發科技)仍居於多數。

2023年500大企業最佳經營績效10大企業排名,由潤隆建設稱霸。第2名則是保盛藥業;第3名至第5名分別是永信建設開發、大亞創業投資及文生開發;第6名是元大證券投資信,7名則是和泰汽車,第8名至第10名則是鈊象電子、和平電力、玉山創業投資。

CRIF表示,上述十大榜單中,電子相關產業占3席為最多,創業投資業占2席,製藥業、證券投資信託、汽車買賣業、遊戲軟體業、電力供應業各占1席。曾在2021年及2022年風光兩年的航運業三雄陽明海運、萬海航運及長榮海運,則被擠出前10名;服務業占9席,製造業僅剩保盛藥業1席,這顯示2023年的產業變化極大。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經部攜手台灣特色老店糕餅業者 前進日本開拓伴手禮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