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電腦公會(TCA)5月16日舉行COMPUTEX展前系列活動「 AI PC產業前景座談會」,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表示,AI經歷了3波演進,終於水到渠成,2024年將是AI PC元年,自智慧型手機誕生以來,PC變得好像不重要,但隨著AI時代到來,這情況可能發生改變,有機會賦予PC新的生命。資策會預估,全球AI PC滲透率今年約為15.7%,之後一路成長,從2025年33%,2026年48.4%,2027年全球AI PC滲透率將成長至65.9%。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黃馨指出,AI PC最關鍵要素是具備NPU,即可在本地端執行生成式AI服務。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則是神經網路處理單元,雖然PC沒有NPU也可以運行生成式AI,但NPU的優勢在於,運算省電、節省電池壽命,同時分擔CPU工作負載。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長洪春暉。台北市電腦公會提供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長洪春暉。台北市電腦公會提供

以作業系統來看,蘋果仍未定義,微軟則是提出AI PC定義:要能支援旗下Copilot AI功能的電腦機種,算力至少40 TOPS以上,如果離線使用Copilot的機種,算力要45 TOPS以上,記憶體容量也至少有16GB,儲存容量至少256GB,電池續航力也有一定要求。

處理器架構則是分成X86、Arm兩大陣營。X86架構部分,英特爾先前宣布,下一代Lunar Lake系列處理器將提前至第三季出貨,該處理器NPU算力達45 TOPS,並採用LPDDR5X與CPU整合成系統單晶片(SoC),競爭對手AMD下一代處理器代號「Strix Point」,預計第四季出貨,算力超過50 TOPS,皆符合微軟所定義的AI PC規格。

英特爾「Meteor Lake」Core Ultra行動PC處理器,在系統單晶片內整合了一顆可用於推論加速的AI引擎NPU,來提高生成式AI的表現,同時也是英特爾首款整合NPU的產品。AMD 於2023年推出的Ryzen 7040系列處理器,是第一次在X86架構處理器加入NPU AI 引擎硬體單元,AMD也提出AMD Ryzen AI 引擎技術,基於全新設計的XDNA 架構,讓客戶可以脫離網路和雲端限制,在本地端運作AI服務。

Arm架構部分,蘋果最新的M系列晶片M4,算力達38TOPS,而高通的Snapdragon X Elite處理器則是達到45 TOPS,符合微軟標準。

Microsoft Build開發者大會今年以「AI 如何塑造未來?」為主題,展示Microsoft Copilot、Copilot stack 和 Copilot+ PC。微軟提供
Microsoft Build開發者大會今年以「AI 如何塑造未來?」為主題,展示Microsoft Copilot、Copilot stack 和 Copilot+ PC。微軟提供

微軟5月Build開發者大會推出「Copilot+PC」AI PC新架構,多家PC品牌商包括HP、Dell,以及台灣PC雙雄華碩(Asus)以及宏碁(Acer),清一色搭載高通Snapdragon X Elite處理器(採用台積電4奈米製程)及AI引擎,其中華碩Vivobook S 15,綜效算力達到75 TOPS,宏碁Swift 14 AI筆電的NPU算力達45 TOPS。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微軟發表會,也證實了PC產業典範轉移,正逐步從Wintel(Windows+Intel)轉向WoA(Windows on Arm),看到微軟採用了以Arm架構設計的高通處理器,打破過往以英特爾、AMD兩大X86架構主導的局面;與此同時,外資研究報告也指出,聯發科和輝達合作開發新一代WoA PC。若能在表現上取得一定成果,讓消費者更願意購買,推升WoA PC市占率,將有機會挑戰X86架構的PC市場。

熱門新聞:誰狂掃貨輝達AI晶片? 分析師估這家科技巨頭花費逾百億美元

由左至右依序為: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光寶科技總經理邱森彬、Google Chrome 研發總經理馬大康、高通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Intel 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汪佳慧、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宏碁智醫董事長連加恩醫師、耐能智慧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TCA提供
由左至右依序為: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光寶科技總經理邱森彬、Google Chrome 研發總經理馬大康、高通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Intel 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汪佳慧、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宏碁智醫董事長連加恩醫師、耐能智慧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TCA提供

微軟身為AI領域最積極布局的科技巨頭之一,不但花了大把鈔票掃購輝達GPU,打造AI基礎建設,花費數十億美元投資的OpenAI也推出各種AI服務應用,微軟Windows 11 也加入AI 功能,甚至是微軟的copilot,但是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消費者現在的應用場景,是否真的需要AI?

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曾在AI PC產業前景座談會表示,PC產業從早期不斷發展成長,但在智慧型手機、平板問世後,PC就進入高原期,在疫情期間受惠於遠端需求,帶動PC恢復成長。不過,在疫情解封後又回到低迷情況,胡書賓認為,這次AI浪潮爆發,有望再次帶動PC產業成長。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表示,2024年就是AI PC元年,2022年ChatGPT問世後,相關的AI應用開始瀰漫在周遭,AI PC也對40年歷史的PC產業老幹新芽,帶來機會與挑戰。

洪春暉則是認為,AI PC短期未必有龐大的換機需求,但是有規格提升需求,除了傳統的硬體設備,在晶片的效能、平台的應用、模型、應用,到最後的本地端,這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跨領域協作,而這個過程不只是軟體廠商,雲端廠商、平台廠商都需要協力合作。

洪春暉表示,無論是作業系統、處理器廠商都在積極布局,下半年有機會看到AI PC、AI手機新品發表,預期2025年PC品牌大廠將推出軟硬整合更為完備的AI PC。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財經主播檢舉冒名詐騙粉專 竟害自己正版粉專被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