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先是回應先前在台北榮總演講提及,核能是一種技術,改變過去堅定反核立場引發熱議,童子賢說明,他不是擁核者,甚至30年前是熱心的反核者,他回想初衷,是因為車諾比事件,之後又有福島核災,把核爆看成死神、洪水猛獸,不過,如今的看法確實有改變。

童子賢解釋,很多人都恐懼核電廠會像核彈一樣爆炸,他說這是誤會,恐核與反核都是把核電廠想像是核彈,加上歷史上發生的核災後果都無比巨大,對世人造成恐懼感也相當深。但是,過去幾年研究後發現,不僅是台灣,整個地球文明都不仰賴核電就想要達到淨零碳排,甚至2035年減半碳排,2050年完全達成目標,幾乎是沒有機會。

童子賢強調,綠電也不是完全無害,其實是先享受後付款,一根風力發電葉扇70公尺,完全採用玻璃纖維製作,30年後就會損壞廢棄,要掩蓋在哪裡,這都是文明的原罪,想要使用能源,就必須付出相對應的代價。

童子賢更是大膽建議準總統賴清德,核二、核三可以延役,因為這兩個核電廠跟全球安全係數比較,一直都是相當高的評價,然後把核一、核四場址剷平,採用芬蘭OL3新型核電廠,單位面積的發電效率比60年前的技術高出1.7倍。

童子賢分析,這樣一來,核電發電可以來到總發電量的30%,加上綠電發展到20%,台灣的不排碳發電馬上可以提高到50%,甚至讓平均電價下降約30%,不失為一個考量方案。

對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回應,認為童子賢言之鑿鑿卻錯誤百出,顯示出童子賢對於能源並不專業,認知與現實差距甚遠。

綠盟指出,童子賢所提出的建議顯示他並不了解芬蘭OL3核電廠的黑歷史與高昂成本,恐讓社會大眾誤解這是可以引進台灣的「新技術」。實情是,國際核電市場衰退已久,芬蘭OL3核電廠根本是負面案例,不但是芬蘭40多年來第一座新的核電廠,也是歐洲16年來的第一座新建核電廠,原本預計4年後投入營運,但因技術問題延宕多年,遲遲無法興建完成。

綠盟解釋,OL3並不是最近15年的新科技,也不是能幫上台灣未來供電穩定好案例,OL3恰好代表現在核工業的困境:建設太慢、成本太貴、技術不成熟、核廢料無處可去。

綠盟強調,核電並不是無害的,現在使用核能就是先享受後付出代價,台灣至今仍找不到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呼籲國人與企業界要正視台灣核廢料處置的現實困境。綠盟呼籲,童子賢對核能政策的建議,仍應回到現實面,先了解OL3核電廠的建造歷史、投資成本等紀錄,而非提出天馬行空的想法。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玉山銀推「消費碳足跡計算器」 從支付碳帳戶實踐生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