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反映出大量資金流向科技及「絕地七騎士」(Magnificent Seven)相關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與科技相關的基金和ETF資金流量僅在2024年就達到126億美元,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ETF則達到19億美元。

自2022年底以來,「絕地七騎士」的前瞻本益比上升35%至29倍,高於等權重標普的17倍和標普中型股500指數的15.8倍。這些科技巨頭與其他美股的估值差距堪稱史上最大,但越來越難以盈利成長來合理化此差距。「絕地七騎士」公司今年的營收已非常可觀,與當年在網路泡沬時期科技股股價大幅攀升的情況不謀而合。

不過人工智慧熱潮與網路泡沫的主要差別在於盈餘動能。2000年時許多公司幾乎沒有利潤,這與當前的人工智慧趨勢明顯不同,現今的很多大型科技公司享有極高的利潤,不僅能創造自由現金流、回購股票,也能在全球市場具有主導地位。

過去幾個月,輝達、谷歌、Meta和微軟等獲利預期大幅提升,例如不到1年的時間,輝達每股盈餘(EPS)預測從5美元成長近5倍至25美元。「絕地七騎士」過去9個月總盈餘預期成長約50%,相較於當年的網路泡沫,這是一個重要的差異。價格走勢能透過改善的基本面來解釋,而非純粹炒作。

其次,從估值方面來看,相較於網路泡沫時期達到的估值頂峰,「絕地七騎士」和人工智慧相關公司目前的前瞻本益比相形見絀。側重科技股的那斯達克100指數在1999年底估值已超過100倍,與當前科技板塊33倍的前瞻本益比截然不同。人工智慧或科技產業目前存在溢價,但遠不及網路泡沫時代的高峰。

此外,與2000年代相比,如今的投機性因素也少了許多。當年網路泡沫期間,任何只要與網際網路相關商業模式的公司均可上市,估值亦十分荒謬。相反地,目前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流程相對溫和。透過創投投入科技板塊的資金,亦遠不及網路泡沫時期的極端水準。

人工智慧熱潮與網路泡沫最大的差別在於,人工智慧可能是一場革命,並在生產力方面帶來巨大效益。充分應用人工智慧的公司最終能夠降低成本、產生更高的利潤,以及超越同業。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報告指出,這是一個長期的大趨勢,鑑於估值上升和投資人目前對此產業的預期過高,科技產業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開始落後大盤。目前已經看到「絕地七騎士」表現分歧,其中三支年初至今走勢向下,雖然股價回調在所難免,但同時也提供買入機會。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持續推薦半導體、網路安全、軟體和數據中心,亦持續加碼估值更具吸引力的歐洲科技股。此外,亞洲是另一個在半導體、軟體、手機、數據中心和電子商務領域擁有強大科技和人工智慧發展的地方,其中台灣、南韓、日本和中國都有表現突出的企業。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獨家|台塑企業4大工會已行文資方 爭取加薪3%+600元伙食津貼列薪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