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網球的歷史,最早可溯源到10世紀的愛爾蘭(或是12世紀的法國),當時是用手掌拍球,沒有球拍。

以手掌擊球,手掌必須承受很大的力量。直到14世紀,義大利人發明網球拍,最早的網球拍在16世紀出現,使用羊皮紙製造。

17世紀網球運動傳入英國,球拍面使用羊腸線取代平面的羊皮紙。

1874年,英國人溫非爾德,為戶外網球運動,設計完整的裝備及比賽規則,溫非爾德設計製造木質球拍,被稱為「古董拍」。

1880年到1920年期間的網球拍,都可以被認為是「古董拍」,剛開始是由一片片,堅固的模型木頭,加工成型,後來才慢慢削成薄片狀的竹子或者木材,經過彎曲烘烤成型。

1920年到1940年期間的網球拍,被稱為是「陳年木拍」,開始使用「堆疊式」的木材,並且加入一些空氣動力學的結構設計。

網球拍的皮革握把,也開始逐漸朝向細緻化。木拍製作是相當繁雜的技術過程,涉及木材的切削、粘著、烘烤、彎曲成型、塗裝、補強,等等環節。

通常比較高級的北美洲木材,其特殊的木質纖維構造,使其具有撓曲性,彈性係數高,不易斷裂,非常適合做球拍。

木質球拍最大的致命傷為太重,而且剛性不夠。所以木拍都無法做的太大,拍面面積約70平方英寸左右,球拍穿線後,重量約370公克以上。

木質球拍的主要缺點,為易受潮、易變性等。然而在鐵拍和鋁拍沒有出現之前,僅管木拍有這些缺點,木拍還是有約100年的時間,獨霸網球拍市場。

木拍由盛而衰,主要是因為鋁拍、碳拍的出現。

1967年,Wilson推出金屬網球拍「Wilson T2000」,除了材料上的改變之外,擊球面積也比原來的木質球拍大兩倍,這就可以讓球員有更大的擊球自由度,而且可以使打球技術得到快速提高,同時金屬球拍還不容易裂開和折斷。

鋁拍緊接著鐵拍快速推出,1968年,Spalding推出的「The Smasher」是世界上第一款鋁質球拍。鋁拍在生產過程較木拍簡單,品質較容易控制,而且性能佳,很快地,取代木拍的市場。

不論是木拍、鋁拍,台灣皆是生產的重鎮,主要是當年台灣勞動力充沛、員工勤奮,且工資低,生產網球拍競爭力十足,其中「光男企業」更是佼佼者。

羅光男先生創立的「光男企業」,從少數幾人的小公司做起,一路從木拍到鋁拍,發展成全台灣最大的網球拍工廠。

碳纖維複合材料,是1970年代迅速發展的新材料,原本主要用於航太、飛機、國防等高階用途。由於碳纖維複合材料,具有重量輕、彈性好、剛度大、應變小等優點,很快被引進製造網球拍。

1970年代中期,羅光男先生看到碳纖維複合材料在網球拍應用的潛力,羅先生經人介紹曾在美國「太空總署」任職的鐘先生,引進生產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生產技術,光男企業獨力開發以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網球拍的技術,成為全球率先將碳纖維複合材料導入網球拍生產的先驅。

光男企業生產的碳拍,從日本「東麗公司」進口碳纖維,以廠內自己開發的機台,將碳纖維浸潤由美國進口的樹脂(Resin),織成一大片「預浸材」(Prepreg)。

樹脂是由指導光男企業碳纖維技術的鐘先生生產,主要的材料為環氧樹脂(Epoxy)。

預浸材會被裁剪成球拍的形狀,一片片放入模具中,然後施以高溫、高壓,完成碳纖維複合材料的貼合(Lamination)作業。

從上面簡易的敘述,可知道當年光男企業的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的製造技術,皆由自己開發的技術從頭做起,除了碳纖維、樹脂等原材料,必須由外部供應外,基本上所有的製造技術,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除了網球拍外,羽球拍、釣竿、高爾夫球竿、球竿頭等,皆逐一導入碳纖維材料。光男企業在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成就,為台灣的運動器材業,注入高科技的活水,連我國的航空、國防工業也受益。

原任期於光男企業的沈文振先生,是當時光男企業的業務大將,為光男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1980年沈文振先生,與當時光男企業負責製造生產的張混湖先生,一起離開光男企業,共同創業,設立「拓凱實業」,從早年經營球拍事業,接著往自行車、頭盔、醫療器材、航空等領域發展。

拓凱如今在碳纖維複合材料領域,有長期的深耕與發展,這可說是傳承原光男企業在碳纖維複合材料技術資產的發展,讓台灣在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不會缺席。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業者提供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業者提供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