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於比利時魯汶市的imec,被形容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大腦」,它聚焦在半導體科技最前端的研發創新,包括台灣的台積電、聯電、聯發科,以及三星、英特爾(Intel)等全球重要半導體業者,都是它的客戶。
歐盟(European Union)預期下半年內完成「歐盟晶片法」(European Chips Act)立法,建立歐洲自主晶片產業。其中,促進先進技術研發是法案三大支柱之一,而imec可說是歐盟半導體產業團隊「皇冠上的珍珠」。
不過,當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都亟欲建立完整的本土晶片產業鏈,以降低對外依賴的風險時,勢必會減少過往靠國際分工所帶來的經濟效率。
范登霍夫(Luc Van den hove)在總部辦公室告訴中央社記者,若歐盟和各國因為晶片太重要而想要完全掌握產業鏈,「這不切實際,因為這個產業如此成功,很大成分來自於國際合作、國際夥伴關係」。
「我相信落實晶片法的正確方式,是強化每個地區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原有強項,並促進國際結盟,結合彼此的強項,成為最好中的最好。」
他提醒,若是每個地區只想作自己的,將帶來整體倒退,「因為自給自足會帶來平庸,世界『去連結』(de-connection)將會延緩創新,結果與晶片法想要的加速創新目標背道而馳。」
讓台積電、三星等競爭對手願意投資參與imec的晶片技術前期研發,成為全球半導體科技研發的最大提供者,范登霍夫說這來自於imec的中立性,因此能與全球所有的晶片關鍵企業合作。
「我們有許多價值觀與台積電相似」,他說imec自比為「研發界的晶圓代工廠」,需要與所有的夥伴建立信賴關係,不與客戶競爭。這與台積電成為全球晶片代工霸主的原因相近。
這麼說來,歐盟晶片法的「歐洲中心」取向會否減損imec的中立性?「這可能會是一個危險」,他坦率回答,「讓歐洲(半導體產業)進步的唯一方法是全球合作,若設定一個只為歐洲的晶片法,沒有道理。」
各國積極擴張晶片生產能力、拉攏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業前往投資,結果會否拉低台灣在全球晶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范登霍夫說:「台灣有非常強的地位,我不認為這個地位在未來5到10年會改變。」
他也認為,因為台積電在全球如此強大,它對全球經濟負有責任,包括幫助了許多產業成長,因此台積電將一小部分的製造分配到台灣以外,某種程度也是為了使情勢「去風險化」。
「我想這對全世界重要,對台灣也重要。」他說,雖然台積電正在其他地點投資,但它的核心將會永遠保留在台灣,因為在台灣已形成強大的群聚效應(critical mass),不必擔心一小塊產能移到境外。
台積電分散製造地點風險,合乎企業邏輯,但是否對台灣整體有利?「我相信台灣的成功非常密切連結到台積電的成功,台積電將一小部分資源外移所得到的成功,也會反映到台灣。」
不久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大會提到,台灣半導體產業在世界地緣政治緊張中有穩定作用,如果台灣半導體做得更好,美中兩國會有更多的考慮。范登霍夫同意劉德音的說法,「我相信這對穩定情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於台灣在歐盟晶片法架構下的角色,他認為歐盟期待與台灣建立強健的合作,包括台積電在歐洲設廠,「這與台灣相比只會是一小部分(產能),但對歐洲會是重要的橋梁」。
范登霍夫也期待imec與台灣有更多合作。「我們與台積電的合作持續近20年,台灣毫無疑問在製造效率居於領先,而歐洲在創新和研發上非常強,晶片法會讓我們更好的連結兩者,綁緊台灣與歐洲的夥伴關係。」
此外,因晶片幾乎攸關任何產業的發展,他認為像是健康照護等產業,有許多機會可與台灣合作。同時imec也想與台灣的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因發展人才技能對半導體產業非常重要,他希望能與台灣學界建立起研發橋梁、互通有無。(中央社)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