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瑞信爆雷的引線在於昨天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銀行拒絕增資,以及瑞信關於全年業績虧損的聲明。

財聯社報導,瑞士信貸的最大投資者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銀行表示,不會在瑞信持股超過10%,因此也不會向其提供進一步的財務援助。

此外,瑞信周二證實其2022年業績淨虧損近80億美元,並在內部控制中發現一些重大弱點。加上美國區域性銀行接連倒閉的恐慌情緒傳染,瑞信成為了第一家進入危機漩渦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

早在去年10月初,關於瑞信經營不善的傳言就已經開始在市場蔓延。當時澳洲知名記者David Taylor曝出一家大型投行瀕臨破產,瑞士信貸就頻被點名。

之後,在10月底,瑞士信貸揭露第3季財報。資料顯示,該行第3季營收38.04億瑞士法郎,年減30%,淨虧損40.3億瑞士法郎,而去年同期時還獲利4.34億瑞士法郎。季報一出,更加證實市場對其倒閉的揣測,瑞信股價也因此大跌20%。

財聯社指出,這也不是瑞信第一次報告虧損,瑞信去年已經連續4季虧損,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表現。第4季客戶更是嚴重外流,高達1110億瑞士法郎遭遇贖回。

其前最大股東Harris Associates更是在醜聞後出清瑞信的持股,與該行劃清界限。

更讓人恐懼的是,同為百年老店,同樣據稱有大量的資本緩衝和優質的流動性資產,瑞信的種種情況與倒閉前的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幾乎雷同,這也讓更多人擔憂,瑞信的虧損前方是否醞釀著另一場雷曼危機。

根據中金的研究,瑞信這次爆雷既有其本身內控不足引發流動性壓力的個別因素,也顯示出全球便宜錢消失後,金融系統的薄弱環節。

瑞信所謂的內部控制問題,與其在2021年的兩場重大投資失敗有關。2021年3月,供應鏈金融公司Greensill破產,導致瑞信關閉其持有的供應鏈金融基金;截至2021年年底,瑞士稱其對應的資產管理風險曝險約12億美元。

之後,家族理財辦公室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爆倉,前老虎亞洲的基金主管Bill Hwang對多檔股票的高槓桿策略失靈,並導致背後投資人瑞信最終損失超過50億美元。

瑞信自此元氣大傷,也進入了令人不安的虧損模式。客戶出走、難以挽回市場信心……而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銀行的聲明不過是其中的一根稻草,因為瑞信敗象已現。

另一方面,美國矽谷銀行、Signature銀行的倒閉也讓全球市場風聲鶴唳,每個人都在害怕雷曼危機重演。

在歐美等主要央行不斷的升息下,銀行業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結構性問題被不斷凸顯,這也讓投資者疑慮重重。

德國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金融教授Sascha Steffen解釋,銀行過去在寬鬆環境中,為了獲得回報不得不承擔更多風險。而現在投資者擔心銀行資產負債表是否存在他們不知道的風險。

此外,歐洲銀行業更高的槓桿和更弱的成長也在加深瑞信的不幸。據中金指出,歐洲長期的金融分化問題給歐洲監管機構帶來了更大的操作難度,其對風險的處置並不像美國那樣靈活。

瑞信雖然也是大而不能倒,但這次的危機與雷曼相比,或許並沒有那麼高的全球傳導風險。

雷曼當年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契機在於次貸,房地產市場和居民負債透過金融市場緊密連結,且全球金融機構都或多或少參與了美國的次貸投資,這導致風險的傳染性極強。

但回頭來看瑞信,其危機的主要原因在於自身資產業務的投資失誤,而其資本充足率、流動性等核心指標其實尚在監管的標準之內。

不過,這並不代表瑞信倒下對金融體系毫無影響,因為風險都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至於另一重風險又來自於市場本身的情緒,很多本可以平安渡過的關卡,往往因為市場恐慌心態(如股價不斷下跌)的出現而變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這就要求監管機構及時、有效地應對突發事件。美聯準會、財政部和存款保險在矽谷銀行倒閉後的聯合措施,以及對Signature銀行的迅速接管就是其中一種做法。

在瑞信身上則體現為瑞士央行的快速介入。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今早發布聯合聲明稱,如有必要,央行將向瑞士信貸提供流動性支援。之後瑞信表示,瑞士央行將向其借出最多500億瑞郎用以補充資本。瑞信隨後進一步說明將回購30億瑞郎的債券。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往下閱讀下一則新聞 往下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