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USFIA(美國時裝業協會)統計,美國品牌採購傾向兩種策略,一是集中供應商,且將產能分散至各國生產,二是持續分散供應商以降低風險。

國泰期貨分析,台灣大型品牌廠將傾向前種做法,以降低供應商數量,同時將產能大幅移出中國,包含美系運動品牌及大型日系服飾品牌,未來2年將加速降低供應商,東南亞產能占比6至7成台廠,為未來客戶轉單的受惠者。

綜合各大品牌表現中,表現最佳為NIKE今年第2季財報營收133億美元,年增長28%,其中,北美營收年增長30%,大中華營收回穩至年增漲6%。

以分類觀察,鞋類營收年增長36%、服飾營收年增長14%,稅後獲利13.31 億元,稅後EPS 0.85美元。服飾成長幅度低於鞋類,主要因庫存品項差異,成衣秋冬庫存即將去化完畢,短期成衣訂單回穩速度將快於製鞋。

過往中國市場是各大品牌成長表現最佳地區,平均成長達雙位數,然歷經中國嚴格防疫管控下,供應鏈出貨遞延或中斷,近2年供應鏈移轉速度加快。

觀察紡織成衣出口至美國數據,越南、孟加拉、印尼等地前10月累計出口成長達3成以上水準,大幅優於中國紡織出口至美國成長性,顯見訂單逐步移轉,中國11月紡織服裝出口金額1729億元人民幣,年減5.9%,仍舊衰退。

近2年成衣訂單,加速轉移至以東南亞為生產主力的台廠,除該產地具備關稅優勢外,東南亞產業紡織上中游環境漸趨完善,且人力成本僅約中國的50%~60%。

此外,中國零售消費去年下半年受疫情影響,成衣線下店鋪閉店率15%~20%。

11月紡織服裝社會零售總額年減15.6%,預期隨中國解封後,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營運將見復甦,雖台廠供應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面臨中國的中、小型成衣廠商削價競爭,將有少量平價成衣代工訂單流失。

國泰期貨認為,此乃短期影響,且台灣成衣廠商在疫情後時代,已將低價、量大訂單占比降低至低個位數,產品組合調整至運動品牌為主,因此,後續中國低價搶單一事,影響相對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