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不過每次至少要連續10 分鐘,但舞蹈老師KIMIKO坦言在台灣、多數人還不習慣把運動當成日常。她表示許多人在社群上曬運動照,但放到整體比例,能長期、穩定運動的人其實不多。

她表示運動是為了自己,而非做給別人看。她在粉專上寫道:「當一件事還算少數的時候,眼光和評論會容易被放大:稍微有線條、皮膚透亮一點,就有人好奇多問兩句;生活分享多了節奏與自律,也常被解讀成『很用力』。這些反應,多半是大家面對不熟悉的自然本能,與你個人的價值無關。」所以,第一步很關鍵,「把他人的反應按下靜音。運動、照顧身體、自律,不需要向誰證明,也不必為誰解釋。把選擇留給自己,步伐就能更柔軟、更穩定。」

女生運動能持久 「5個實用建議」

運動究竟該怎麼做,才穩、才長久?KIMIKO老師給女生們5個實用建議:

1、把運動當常規,不當標籤:不必宣告、不必辯解。像刷牙與保養一樣,到時間就做。
2、找安靜而可持續的環境:選擇自己喜歡、身心都能接受的形式。每週固定三次、30–40分鐘;固定時間與地點,降低決策疲勞。生理期前後調整強度,善待身體的節奏。
3、最小化對外回應:被問起時,輕鬆帶過:「動一動,睡得好、心情更穩。」一句話就好,不需要辯論或說服。
4、找同溫層,但不依賴:擁有一兩個運動夥伴、或一個讓你安心的社群就很夠。支持是加分,動力還是回到自己的感受。
5、用感覺指標當回饋:例如:今天精神更清亮、肩頸鬆一點、情緒更穩、月經來時更舒適。這些微小但真實的變化,比按讚數更能陪你走長路。

她強調運動是對自己有益的事,「好好吃、好好睡、好好動,讓每一次流汗都成為對自己的擁抱。」自在享受小眾的好處,更安靜、更自由、不被潮流裹挾。「當多數人還在觀望,你已經在好好生活。」她也分享她個人能持續運動和教學至今的行動原則;少一點解釋,多一點溫柔的行動。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回饋與生活品質,外界的聲音自然變小。

許多網友看了以後心有戚戚焉「超級有道理」、「認同」、「快60了,33歲開始跳土風舞,至今,雖然也會有小病、小痛但是恢復的很快。所以盼大家一起來運動,身體健康很重要」、「我有一群運動夥伴,一周5練總計約8小時,已經持續7年多了,還是進行式喔,對於無法持續運動的人,真的很建議去找私人運動館,一群人一起運動、一起社交,感覺真的很棒,我們都是白天上班晚上運動的人」。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股明狂洩?不敗教主「又會蒸發8位數」 曝1原因:不用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