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予晞形容自己循規蹈矩、愛照顧人、習慣樹立榜樣,這是身為家中長女從小被培養的性格,「我家裡有三姊妹,我是大姊,小時候大家就會期待我是個榜樣,但這不會有負擔。就像跌倒不要哭,因為妹妹會看,她會比我害怕,我不能表現脆弱。站在台前也勢必是個榜樣,我很少放任自己做道德邊緣的事情。」自嘲偶包很重,工作時會特別嚴格。

她通常照著常規走,但遇到規則與價值觀牴觸時,會選擇當「壞小孩」。她分享20幾歲時曾擔任空服員,因為商務艙和經濟艙的服務規定有所落差,讓她陷入糾結,「服務商務艙時,要記住客人名字、稱謂、偏好,但到經濟艙就沒有這件事。」

明明是在同一個空間,但過了一道窗簾就是另一個態度,她難以適應,「對我來講人都是一樣,但這規則不是我建立的,這種時候就是我做壞小孩的時候,有階級不平等、資源分配不均,我希望去做把這些分攤均勻一點的角色。我會盡量把服務做到一樣。」
演藝圈更常有資源不均的狀況,林予晞透露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往往會少根筋沒察覺,但身為旁觀者,看到同行被不平等對待,她會主動伸出援手,理性分析利弊給對方實質上的建議。

林予晞剛過40歲,她笑說過了35歲,常常忘記年紀,還會習慣性多加1歲,「我不喜歡過生日,會刻意避壽,生日我通常都一個人開車出去。」與大多女星不同的是,林予晞對年齡無感,她的焦慮來源反而是在演藝圈的年資增加了,卻沒有更好的表現,出道11年的她,大概在35歲左右,就已經開始有危機意識。

她透露接演這部影集前,這個感受特別明顯,尤其是匱乏感,「我做這工作一段時間,我講的話還跟以前一樣,自己聽都膩,總有一天我的受眾也會聽膩。我應該要挖掘更深的自己。」因此她選擇在37歲時報考研究所,充實自我,「所以我去讀研究所也是一種焦慮的表現,我在面對這個感受。」

她提前作準備,把焦慮分散,「大部分焦慮就是什麼都沒做就幾歲了,但我每天都把自己搞得很忙,吸收新的東西,沒有想這件事情的餘地。」等到期限來了,這件事情已經不在心頭上,對她而言,40歲只剩下迎接更好版本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