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澤雷構思了15年所拍攝的《巴比倫》,勾勒出1920年代洛杉磯和好萊塢電影工業創立初期的樣貌,隨著瑪歌與迪亞哥分飾的一對外來者妮莉與曼尼在好萊塢的際遇,觀眾也看著好萊塢從默片世界走入有聲電影,大明星與小人物的起落無時無刻都在發生,也成就好萊塢電影工業背後的榮耀與悲哀。
懷著星夢的妮莉在電影開始沒多久,就駕著不知哪來的車,有目的性的闖入電影大亨唐華勒的豪宅派對,她在喧鬧又狂野的派對上玩得比誰都瘋,果然她天生就是註定當大明星,馬上就被相中隔天替代1名無法上場的女演員。
妮莉不光有明星的身材與臉蛋,她還有備而來,在片場能立即配合導演要求,說哭就哭,眼淚收放自如。瑪歌在這場戲展現神級哭技,問她有什麼訣竅?她說:「我就是在空檔想著悲傷的事情、聽悲傷的歌曲醞釀情緒。」她還透露那場戲的難度在於還要配合攝影機的角度、打光,「重點是妮莉可以每次一Cue就哭,所以我在片場也要能做到」,問她那場戲拍了多少次?她苦笑:「喔,我們拍了一整天,至少重來幾十次、我哭了一整天。」
迪亞哥演出的曼尼來自墨西哥,從最低層的雜工、大明星助理、片場助理,一路做到電影公司主管。他的角色也被查澤雷形容為是「觀眾的眼睛與耳朵」,讓觀眾透過他見證電影工業產生革命性的變化。現年30歲的迪亞哥的首部好萊塢電影就是《巴比倫》,「我的角色在好萊塢片場的第一天,事實上就是我初次踏上好萊塢片場,是我第一次在這些大型攝影器材前,背景還有800個臨演拍戰爭戲,所以曼尼露出驚訝的表情,也正是我想著我在這裡、真是酷」。
《巴比倫》是部讓電影幕前、幕後從業者看了都能感同身受的電影,記者也好奇問瑪歌與迪亞哥,是否還記得首度看到自己的臉在大銀幕的情景?迪亞哥說:「我的第一部電影是《無秩序青春》(2015),我也帶我媽一起看,我還記得感覺有點震驚,我一開始的反應是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但是後來我很享受電影,我是在看電影而不是我自己。」
瑪歌在來到好萊塢發展前,是澳洲史上播出30幾年、最長壽的肥皂劇《家有芳鄰》(Neighbours)的班底之一,曾演出328集,她說,「我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在電視上,我只想著『天啊,我也太常眨眼了,我要改過來』」,她接著說,「我首次看到自己出現在電影中,是李察寇蒂斯執導的《真愛每一天》,我演個小角色,但那是部很感人的電影,我記得自己想著『我好幸運能演電影』」。
好萊塢如今已是標竿的象徵,更讓全世界的電影人才趨之若鶩,迪亞哥被問到以過來人身份會給什麼建議?他謙虛說:「我認為運氣這種東西的確存在。我很幸運,這是真的,你必須要很好運。但是如果運氣來敲你的門,你最好要能運用它、最好要準備好。」
早就是影壇A咖的瑪歌則說:「我會說曼尼就是個很好的追隨範例,妮莉也許就不太算、尤其是電影後半段她的際遇。但曼尼是個汲汲營營的人,他倆都是。但重點是他願意豁出去。不計任何代價做任何事。」她還分享自己早期曾做許多拿不到酬勞的工作,但在她眼中卻是值得的,「我在入行時做了好多沒支薪的工作,但總能帶給我其他機會,累積足夠經驗後,有人最終會開始付你薪水,你就能開始有工作可接,現在我已處於能選擇想做工作的現狀」。《巴比倫》在台熱映中。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