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劭婕直呼:「琄姐是我們的大前輩,難免緊張,在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王琄則讚李劭婕自我要求高、事前做很多功課,反倒希望她能放膽任性、放輕鬆,「太尊敬王琄這個人的話,太像老師,她應該對我要更像母親,可以不用這麼客氣,家人哪有在客氣的啦!」
王琄在劇中為照顧自閉症兒呂名堯心力交瘁,無意間卻忽略了另一個孩子李劭婕的感受,身為媽媽如何讓孩子們共生,陷入兩難。巧的是,王琄曾演過類似的角色,對於自閉兒母親的心境很早就感同身受,「大約10年前我拍過第一社福基金會的短片,叫做《小華,去哪裡?》,媽媽想到自己老了會先走,她要不要將哥哥交給妹妹?可是妹妹有她的人生,怎麼讓手足之間不要因為這些特殊的狀況而失去愛,這是很大的學習,也是母親的難題,這種兩難其實是母親心中永遠的痛。」
王琄私下也曾接觸過「慢飛天使」,對自閉症孩子有不同解讀,「以前會覺得自閉症是少數,表示他們是特殊的,就像一班10人有一個是自閉症孩子,他就很特別,但當現在是10個孩子中5個有深淺不同的自閉傾向,正常不正常就不是用我們現在可以理解的方式去看待,而是尊重另一個族群的產生。」
她認為我們應該學習怎麼和自閉兒溝通,而不是因為他們太特殊就歸類到角落假裝沒看到,「為什麼現在很多特殊小孩出現,並不代表他們不正常,是我們還不認得他們,不認得就去認識他、靠近他,我覺得尊重才會出現」。
王琄也分享以前和自閉症小孩透過心電感應溝通的經驗,「一次我在穿鞋,覺得後面有人在看我,我回頭一看,有個小孩在溜滑梯最上面看著我,我回頭看他,他嚇一跳,好像被我抓到了,他其實在看我有沒有收到他的訊號,我有收到,他就不好意思躲起來。我接著繼續穿另一隻鞋,我感覺他又在看我,我再回頭一看,他又被抓到了!我覺得是溝通方式不一樣,他可能更靠心,他用一種能量波在跟你溝通」。
她表示,「《Space Boy》有一部分就是講我們不太理解他的溝通方式,但是請用更開放的方式去接受他們、去探索他們新的溝通模式。就像外國人講外文,我們講我們的語言,那他們只是另外一種新的語言,我們也應該要去學習」。
《Space Boy》除了描述親情、自閉兒,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講「溝通」,李劭婕看完首演就很有共鳴,「有時候我自己也有這樣的感覺,說了好多,但是沒有人聽得懂,或是我描述了很多,但離我本來的本意卻越來越遠」。
她也為入戲做足準備,「之前演《我們與惡的距離》舞台劇做過田調,演出《烏陰天的好日子》裡面剛好也有自閉症或躁鬱症,我媽媽退休前也是特教老師,對於自閉症家庭多少有些研究」。《Space Boy》將於12月3、4日於臺北親子劇場加演,另推出「恆星守護 公益支持」活動,每賣出一張票券,將捐出票面金額8%給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