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瑞士的高達,家境富裕,父親是醫生、母親是瑞士銀行家之女,繼承了大筆遺產。他18歲回到巴黎,開始接觸電影,並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在50年代與賈克希維特(Jacques Rivette)、楚浮(François Truffaut)、侯麥(Éric Rohmer)與夏布洛(Claude Henri Jean Chabrol)等後來同樣成為新浪潮的先鋒,都曾在著名的《電影筆記》撰寫電影評論,先是以文字發起電影革命,再投身電影,1960年他發表首部劇情作品《斷了氣》(À bout de souffle)就威震影壇,榮獲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他更被公認是最先有意識運用「跳接」創新技巧的導演。
1959年到1967年是高達的盛產期,共拍15部長片、8部短片,並以電影表達他對消費主義的強烈批判與反越戰立場。他的第2部作品《小兵》涉及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並控訴法國政府容忍酷刑、在法國禁演3年,該片女主角安娜凱莉娜(Hanne Karin Bayer)後來成為他的首任妻子,安娜陸續演出他6部作品,並以《女人就是女人》成為柏林影展影后。
高達在1968年到70年代期間,他加入左派電影組織「Dziga-Vertov」,拍攝激進左翼電影,他積極關注1968年巴黎發生的五月革命風暴,並開始與深受毛澤東思想影響的學生尚皮耶戈罕(Jean-Pierre Gorin)合作拍攝有毛派訊息的電影,1972年由珍芳達主演的《一切安好》是該時期的代表作。他在80年代回歸拍攝較為正統的電影,也不無廣受爭議的電影,例如被天主教教會譴責並視為異端的《萬福瑪利亞》。
他後期的電影著重場面美感與安魂曲式的孤寂,但從未停止嘗試拍片新方向,他的2001年作品《愛之頌》用傳統電影膠片拍攝前半部、用數位攝影機拍攝後半,交融黑白與彩色影像。2010年,《電影社會主義》在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首映,是他首部16:9的高清影片。同年他獲奧斯卡金像獎頒發榮譽獎,但他未出席領獎,他的作品也啟發了馬丁史柯西斯、昆汀塔倫提諾等重磅好萊塢名導。
他與楚浮的恩怨情仇也是廣受影迷討論的話題,他們同為《電影筆記》寫稿,本來是莫逆之交,他的成名作《斷了氣》還是源自楚浮創作的劇本,但是直到「五月革命」發生,2人關係慢慢變質、交惡,常常公開挑釁,政治傾向尖銳的高達,越看楚浮越不順眼,公開對其作品大肆批評,直到1984年楚浮過世,2位大師都從未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