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鄭時期(西元1662~1683年)統治臺灣二十一年,共歷經鄭成功、鄭經、鄭克塽三代,其中知名度最高者,非國姓爺鄭成功莫屬,在今日臺南,還能看到成功大學、成功路、鄭成功祖廟等與他相關的名稱和景點。
但翻開歷史,鄭成功當年在攻下普羅民遮城、熱蘭遮城,並設立承天府後,隔年就因病去世,實際與臺灣的緣份僅短短一年;反倒是繼承延平王身分的世子鄭經,經營統治臺灣十餘年,期間還讓去而復返的荷蘭軍隊徹底放棄臺灣。特展中這封〈嗣封世子札致荷蘭出海王〉談判信,就是明鄭與荷蘭交涉過程的重要歷史見證。
書信中,鄭經對博特先前提出「歸還臺灣」的要求與以拒絕,但又嘗試曉之以理、誘之以利,承諾鄭、荷結盟後允許通商,並授予廣東南澳土地。雙方最終並未達成共識,荷蘭於是出兵佔領雞籠,鄭經隔年進駐淡水與其對峙,使得荷蘭人貿易受阻,最終在1668年撤出雞籠,完全放棄臺灣。
與〈嗣封世子札致荷蘭出海王〉一起送至博特面前的,還有一批禮物及禮品清單,包括:「八絲拾端、縐紗拾端、紅柑拾籠、倭烟肆箱」,其中絲綢運自長江流域,紅柑產於廣東或江西,倭烟則是進口煙草後再銷往日本,送禮一方面展現誠意,另方面也顯示鄭經仍有掌控東亞海陸貿易通路的實力。
其實,「文學千層.故事連城」特展所展示的重點,不侷限於這份官方文書,臺文館以一種更宏觀的角度,在看待臺灣文學的傳遞脈絡,所以剛進入特展展室,右手邊放置著講述西拉雅族原住民故事的插畫手稿,將時光回推至「原初時刻」;繼而接續到其他展品,包含明清時期的漢詩文、對聯,甚至可以看到清代秀才「超等第壹名」課卷。
到了日治時期,以日文書寫的〈余清芳外二十二名判決書〉,記錄下1915年余清芳、江定等人發動武裝抗爭、被捕處死的噍吧哖事件;同時期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創辦《臺灣青年》、《臺灣新民報》,許多重要文學作品藉由這些刊物發表;再到臺灣抗議文學代表作家楊逵的〈不景気な醫学士〉、〈赤嵌忍辱〉文稿,他們的文章、作品就這樣一層疊一層,堆砌出這塊土地上的文學厚度。為了將參觀者帶入歷史情境,臺文館還特別向臺南市立博物館商借兩幅畫作:〈熱蘭遮城晨景圖〉和〈普羅民遮城夕照圖〉,都是日籍畫家小早川篤四郎於1935年創作「臺灣歷史畫」的油畫原作。
配合特展,臺文館還特邀導覽經驗豐富的文史工作者林建農,舉辦限定場次「鄭經東寧故事與在地文學走讀」文學小旅行,帶參加者一同尋訪國立臺灣文學館周邊的鄭成功祖廟、「全臺首學」臺南孔子廟,與探訪府中街南側巷內的永華宮,7月20日、8月24日場次將解鎖更多景點。
相關資訊:
「文學千層.故事連城:從17世紀開始的超時空之旅」特展
展期|6月25日至9月22日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1樓展覽室C
展覽資訊|https://reurl.cc/YEKoV0
活動報名|https://reurl.cc/Ej5v40
「文學千層:從白色找回臺灣文學的豐富色彩—葉石濤」特展
展期|6月26日至10月6日
地點|葉石濤文學紀念館二樓
☆作者更多作品請看老田鬧著玩臉書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