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午後雷陣雨落下之前,夏日的台北盆地總是悶熱,此時如果想找個能散散步、拍拍照、人又少的清幽去處,我會推薦「嘉禾新村」,它的位置就在寶藏巖和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之間,從捷運綠線台電大樓站走來,只需10分鐘即可到達,但看看造訪這兒的人數,與鄰近的台大公館商圈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

嘉禾新村鄰近台大、公館,但遊客不多。田欣雲攝
嘉禾新村鄰近台大、公館,但遊客不多。田欣雲攝

嘉禾新村的前身是聯勤通信修理廠,於西元1956年後正式改制為眷村,一方面沿用原有的日治時期建築空間,另將舊廠房重新隔間成眷舍,依軍階高低分配土地,任眷戶劃地自建,屬於「公地自建」型態的眷村類型。

現做為遊客中心使用的「嘉禾故事館」,前身為「張載宇將軍故居」。田欣雲攝
現做為遊客中心使用的「嘉禾故事館」,前身為「張載宇將軍故居」。田欣雲攝
嘉禾故事館內還原眷村生活場景。田欣雲攝
嘉禾故事館內還原眷村生活場景。田欣雲攝

可惜的是,由於產權複雜,嘉禾新村在啟動保存計畫前,許多承載居民記憶的建物已被拆除,如小圓環、大石頭、賽跑徑、過三關等,皆不復存在;至於保存下來的4棟歷史建築之中,嘉禾故事館(遊客中心)前身為「張載宇將軍故居」,創生工作站前身則是「雙拼式國防部高階軍官眷舍(劉將軍、陳將軍故居)」,這些將軍宅第擁有前庭後院、空間寬敞,與大眾心目中狹小的眷舍風格大不相同。

嘉禾新村在啟動保存計畫前,許多承載居民記憶的建物已被拆除,圖為嘉禾新村的故事地圖。田欣雲攝
嘉禾新村在啟動保存計畫前,許多承載居民記憶的建物已被拆除,圖為嘉禾新村的故事地圖。田欣雲攝

相較之下,村裡的「拾光屋」較接近一般人對眷村老屋的印象,由原屋主自力建造的兩層樓房,登臨可俯瞰嘉禾全貌;與之相連的「防空洞」也是棟歷史建築,最初用來存放聯勤通信修理廠機具,厚厚的牆壁達40公分,可供緊急狀況下避難之用,裡頭現正展出在嘉禾新村生活的老照片。

最初用來存放聯勤通信修理廠機具的「防空洞」,是新村內4棟棟歷史建築之一。田欣雲攝
最初用來存放聯勤通信修理廠機具的「防空洞」,是新村內4棟棟歷史建築之一。田欣雲攝
防空洞內現正展出在嘉禾新村生活的老照片。田欣雲攝
防空洞內現正展出在嘉禾新村生活的老照片。田欣雲攝

值得一提的是,拾光屋外醒目的大紅門及綠植牆,曾出現在五月天〈人生海海〉MV中,被樂迷暱稱為「五月天牆」;屋子前方的巷弄周邊,最多曾住過10位高階將級軍官,可謂「星」光熠熠,「將軍巷」之名也因此不脛而走。

拾光屋外醒目的大紅門及綠植牆,曾出現在五月天〈人生海海〉MV中。田欣雲攝
拾光屋外醒目的大紅門及綠植牆,曾出現在五月天〈人生海海〉MV中。田欣雲攝
由「拾光屋」原屋主自力建造的兩層樓房,登臨可俯瞰嘉禾全貌。田欣雲攝
由「拾光屋」原屋主自力建造的兩層樓房,登臨可俯瞰嘉禾全貌。田欣雲攝
將軍巷周邊,最多曾住過10位高階將級軍官。田欣雲攝
將軍巷周邊,最多曾住過10位高階將級軍官。田欣雲攝

因產權與頒發使用核可等問題,近年來嘉禾新村雖對外開放,但營運相對低調,未來,新村內的建物將持續被活化利用,比如日式聚場預計在6月中舉辦展覽,講述台灣日式建築從最初至今在使用功能上的轉變。期盼未來有餐飲相關品牌進駐,讓遊客花更多時間駐足停留,在城市秘境享受片刻悠閒。

日式聚場預計在6月中舉辦展覽,講述台灣日式建築從最初至今在使用功能上的轉變。田欣雲攝
日式聚場預計在6月中舉辦展覽,講述台灣日式建築從最初至今在使用功能上的轉變。田欣雲攝

嘉禾新村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永春街131巷1號
時間:週四至週日11:00~18:00(除夕至初三休園)
網址:https://homevillage.taipei/


☆作者更多作品請看老田鬧著玩臉書粉絲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花蓮台鐵又出軌!列車停在「3年前心碎的隧道」 太魯閣號家屬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