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短蘋|「博愛」若走入歷史,「優先」還有意義?
為了照顧社會大眾,法律規定設置一定比例的「博愛座」,沒想到爭吵讓位的糾紛沒停過,讓最能發揮禮讓精神與同理心的「博愛座」,反而成為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地雷區,甚至爭吵畫面屢屢變成社會新聞,搞得坐上「博愛座」的人都會自我質疑「我可以坐嗎?我坐錯了嗎?會不會被人拍照PO網公審?」
為了照顧社會大眾,法律規定設置一定比例的「博愛座」,沒想到爭吵讓位的糾紛沒停過,讓最能發揮禮讓精神與同理心的「博愛座」,反而成為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地雷區,甚至爭吵畫面屢屢變成社會新聞,搞得坐上「博愛座」的人都會自我質疑「我可以坐嗎?我坐錯了嗎?會不會被人拍照PO網公審?」
為了解決「博愛座」讓座糾紛不斷,立法院初審通過改名為「優先席」,把現行適用對象的「老弱婦孺」,同步改為「有實際需求者」優先乘坐。但是不少人憂心,如果禮讓精神及同理心不再,換名字也只是另一種紛爭的開始。
【記者邱筠媜/台北報導】立法院今(23日)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保障法》第53條修正草案,博愛座確定更名為「優先席」,並刪除乘坐對象為「老弱婦孺」的字眼,修正案將提報院會,目標本會期三讀。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說,優先席占總座位數仍維持15%比例,適用所有大眾運輸工具,包括捷運、公車、鐵路、高鐵等。
【記者邱筠媜/台北報導】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今(23日)審查《身心障礙者權利保障法》,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提案修正第53條,主張明確定義博愛座乘坐優先對象,包括身心障礙者、老弱婦孺及其他有實際需求者。她也提案大眾運輸的博愛座比例不得少於20%,現行15%比例已無法因應台灣超高齡社會。然而,交通部持反對意見,稱現行比例「無執行窒礙」。對此,陳痛批,交通部沒做功課,2013年訂定15%比例時,老年人口僅約12%,如今已突破20%,應與時俱進。
【劉育良/綜合報導】博愛座爭議又起!一名學生搭公車時坐在博愛座上,被一名婦人提醒後讓座,想不到婦人沒有向學生道謝,反而不斷碎唸、指責教育有問題,讓學生當場情緒崩潰落淚,抨擊婦人:「妳很過分,我都讓了,還這樣碎碎唸!」
【記者陳薇安/台北報導】韓國動作新片《聖母殺手》(前譯:破果)由百想藝術大賞影后李慧英領銜主演,62歲的她展現俐落的武打功夫,變身傳奇殺手,剷除社會敗類。日前以《機智住院醫生生活》暴紅的申始雅繼出道作《魔女二部曲:另一個她》後,時隔3年重回大銀幕,扮演李慧英的年輕時期,詮釋從無助少女蛻變成殺手的過程。
【李雅欣/綜合報導】日前台灣發生多起博愛座爭議,使得「誰能坐博愛座」議題爭論不休。一名女網友日前就在網路上自爆男友愛搶博愛座,甚至看到孕婦都不讓座,自私的舉動引燃她心中怒火,和男友大吵一架分手,她怒將此事PO網,沒想到網友卻認為她小題大作,逆風不挺她。
【劉育良/綜合報導】博愛座禮讓爭議在台灣引發話題,其他國家的情況是如何呢?新加坡地鐵、公車也都設有優先座,並以標語提醒禮讓給需要的人,但負責新加坡地鐵營運的SMRT官網是指出,「為了孕婦、年長者或年輕乘客的方便,在所有地鐵車廂靠近車門處均設有優先座」,顯示優先座並非以年齡劃分,而是以「有需求」的乘客為考量。
【周恩華/綜合外電】「滅卻心頭火自涼」,只要有心,處處都是博愛座,只要有需要,位位都是「優先席」。台灣大眾運輸乘客因博愛座起衝突,存廢再引熱議。法國則鮮少發生類似的爭執,雖然法國地鐵也有「優先席」,但明確規定優先順序。長者必須年滿75歲以上,才能使用優先席,而且順位是排在最後的第9順位。法國長者普遍也不愛被主動讓座,認為那是顯得虛弱的象徵。甚至孕婦如果感覺狀況不錯,也會謝絕讓座。
【周恩華/綜合外電】不管是「博愛座」或是「優先席」,各國的大眾運輸上都有適合自己國情的制度。不過,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近來台灣因博愛座衝突引熱議;新加坡則是在地鐵車廂設有標語鼓勵讓座給「有需要者」;長者認為,鼓勵活到老動到老的精神在小販中心隨處可見,「有站得住的力氣,表示我們很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