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冰表示,小米17不只是常規升級,而是在手感、影像與性能等面向都有突破。他指出,「7」對小米來說是個幸運數字,從SU7電動車、YU7智慧車款延伸至此次手機命名,代表品牌信念與決心,「這次我們選擇用『小米17』來呼應這樣的理念。」只是回顧過往,小米在2018年推出小米8時,曾跳過「小米7」命名,引起市場熱議。
面對與蘋果的比較,盧偉冰坦言,雖然在某些領域仍與iPhone有差距,但小米在某些方面卻也已經超越。他進一步透露,在未來五年戰略中,小米將正式以與蘋果「正面交鋒」為目標,展現品牌企圖心。
既然這次要對比iPhone 17系列,那麼是否也會推出如iPhone Air的輕量化Air版本?盧偉冰表示目前「沒有,但正在觀察」,同時也向網友徵詢意見:「如果推出Air,是否願意為了更輕薄的手感犧牲一些功能?」
談到即將登場的小米17 Ultra,最大亮點是背面的互動螢幕設計。盧偉冰解釋,當前市面上的手機正面設計已經越來越像,因此希望透過背面空間做出差異化。他表示,這塊互動螢幕是斥資10億元打造,與正面一樣採用龍晶玻璃,並有金屬邊框強化,整體結構成本極高,更強調:「完全不用擔心摔壞或耗電問題。」

除了互動性,盧偉冰也指出,小米17 Ultra的背面螢幕是從當時11 Ultra的單向視覺傳遞,進化到現在能與用戶雙向互動,設計概念與Apple推出iPhone Air一樣,屬於品牌對新型態手機體驗的探索與實驗嘗試。
至於佔用背面空間是否會影響電池容量?他直言:「不僅沒縮水,電池還比前代更大。」他說這次小米首度採用L型新電池,結構更複雜但也更有效率,是內部結構設計的重大突破。
最後面對其他品牌是否會仿效?盧偉冰語帶自信地說:「他們可能會想跟,但跟不起,因為成本太高。」據了解,小米17系列將包含小米17、小米17 Pro與小米17 Pro Max三款機型,預計將於本月正式發表,完整規格與上市時程有望近期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