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峰會拜習將會面 李彥秀:中國大陸手握2張王牌
【記者李俊毅/台北報導】總統府資政林信義代表我出席秘魯首都利馬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行程滿檔,15 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雙邊會談後,今天上午與中午又出席領袖非正式對話、以及經濟領袖對話。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預計16日會面。國民黨立委在對美關係上,對美關係上,未來中共仍手握「貿易順差1兆美元「與「台灣問題」這兩張王牌。
【記者李俊毅/台北報導】總統府資政林信義代表我出席秘魯首都利馬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行程滿檔,15 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雙邊會談後,今天上午與中午又出席領袖非正式對話、以及經濟領袖對話。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預計16日會面。國民黨立委在對美關係上,對美關係上,未來中共仍手握「貿易順差1兆美元「與「台灣問題」這兩張王牌。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美國財政部公布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出爐,台灣續留匯率操蹤國觀察名單,對此,中央銀行表示,美國財政部此次檢視期間為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未將任何貿易對手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惟將中國大陸、德國、新加坡、越南、日本及台灣續列為觀察名單,另新增南韓為觀察名單。
【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中華經濟研究院今表示,川普以美國再度偉大為主軸,強調低稅率、高關稅、管制移民、反對綠色新政。這些政策短期有利股市、經濟成長,但長期會不會造成二次通膨,進而使美國貨幣政策改弦易轍,並影響全球經濟、金融的走勢,值得觀察。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則表示,關稅將是未來川普貿易政策的主軸,川普也不滿上升的美國貿易赤字,也會要求對手國改善,近年來台灣對美國的出口以及順差都在增加,值得注意。
【記者李俊毅/台北報導】國民黨立委許宇甄今表示,國民黨對川普總統、對共和黨的對台政策、國防立場、經貿立場一向非常清楚,沒有認知落差,但從許多網友都質疑賴政府是否「又押錯寶」,就能看出台灣民眾對民進黨處理台美關係的能力「非常質疑」。國際社會早就對賴清德總統是否能維繫兩岸、區域和平高度質疑,國人的「疑賴論」又在美國選舉後高漲。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對於越南股市後市表現,有望在宏觀經濟、企業獲利成長和「入富」關鍵期等正面因素下,將支持股市較目前水準走得更遠。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持續下行,8月房價創下9年來最大跌幅,製造商利潤下滑,零售銷售數據低於預期,中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創下新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在追思財訊創辦人邱永漢之際,腦子浮現邱永漢最喜歡的一句詞「錢潮何處去?」,看一個經濟體的榮枯,這句最能道盡箇中奧妙。
美國財政部20日在報告中指出,並未發現美國主要貿易夥伴有操縱匯率的情況,但將中國、台灣等再次列入值得觀察名單,並新增日本。報告建議台灣採取謹慎的政策組合,使經濟更不受外部衝擊的影響。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財政部今日公布2023年12月出口表現,經濟部指出,出口創下史上首次連三年突破4300億美元的紀錄。近期出口與外銷訂單轉正,代表2024年復甦腳步。2023年順差805.6億美元也創紀錄,凸顯台商回台、外商投資,在台灣打造直接出口歐美市場的新動能。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今年2月公布,2023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直接投資負債增加330億美元,較前一年的1833.3億美元崩跌82%,甚至跟2021年高峰3440億美元相比、比重不到1成,創下1993年以來新低,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更是銳減1247億美元。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失去的1247億美元貿易順差,都流向2個國家。
中國電動車、太陽能與鋰電池出口不斷擴張,歐美國家紛質疑中國「產能過剩」,分析指出,中國以罔顧民生和打壓外商的手法,並大舉補貼製造業,才造成如今產能過剩,而對他國構成威脅。
【周恩華/綜合外電】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雖然官司纏身,依舊是一身能量,在美國總統大選的民調支持度與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不相上下,沒有人敢忽視他「王者歸來」再度當選美國總統的可能性。
當前西方媒體聚焦於中國經濟低迷。然而《紐約時報》指出,中製貨品出口成長速度超出預期,外銷激增為中國經濟補血並創造就業,也恐衝擊從歐洲到南亞各國的就業與經濟。
全民瘋搶ETF,就連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都示警要小心「羊群效應」。不少專家指出,這股搶購ETF熱潮與台灣超額儲蓄龐大、閒置資金多有關,根據預估,今年超額儲蓄衝破新台幣3.84兆元,改寫歷史新高。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貿易數據發現,中國正經由墨西哥輸出更多商品到美國,藉以規避美國前總統川普政府祭出、現任總統拜登政府沿襲的高關稅措施。
【財經中心/綜合外電】美國狂升息,人民幣中間價2年來首次跌破7元,麥格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指出,中國1兆美元的貿易順差也阻擋不了人民幣跌勢。
中央銀行今天公布第3季國際收支,寫下商品貿易順差、廠商對外直接投資,以及旅行收支逆差,均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央行官員指出,國人出國熱度已經回到疫情前水準,使得旅行逆差刷新歷史紀錄。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台灣2022年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3萬2625美元,正式超車南韓的3萬2410美元,為2003年來再度超車韓國,外媒最新報導,台灣2033年GDP有機會超過日本。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穆迪(Moody’s)信評公司14日報告指出,台灣主權信用評等維持Aa3,展望為穩定,並肯定央行貨幣政策表現,台灣央行過去1~2年控制通膨較其他相同評級的經濟體低,維持台灣經濟與金融穩定的表現優異。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日前低調前往中國,中國商務部昨提前公布調查結果,認定台灣構成貿易壁壘,將採取相應措施,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今批民進黨執政前後對ECFA態度大反轉,並斥對手、民進黨賴清德吹牛當選「GDP會達到3.5%」,要如何做到?賴清德今受訪回應,侯友宜完全沒有掌握新局,還想將台灣的經濟鎖進中國,賴也質疑,夏立言赴中後隔天,調查結果就公布,有沒有裡應外合,影響這場選舉的企圖。
【記者潘袁詩羽/台北報導】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與副手吳欣盈今天(18日)召開金融政策記者會,有媒體在會後詢問,目前台灣在推行主權基金時遇到何種瓶頸,柯文哲先是說「要說實話嗎」,才表示目前有3個問題,第一是「懶惰」,第二是「沒有勇氣」,最後是「台灣政治文化」,因為現在政府受人民信任度低,因此沒有人民信任就很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