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新型救難艦「大武軍艦」歷時3年打造交船 艦艇救難、拖帶、打撈一把罩
【記者凃建豐/高雄報導】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建造之海軍新型救難艦「大武軍艦」今(23)日上午舉行交船典禮,由海軍司令部唐華司令及台船公司黃正弘董事長共同主持。「大武軍艦」以台東縣大武鄉為本艦命名,象徵整軍經武、我武維揚,發揚不畏艱難之精神協助各型遇難目標。
【記者凃建豐/高雄報導】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建造之海軍新型救難艦「大武軍艦」今(23)日上午舉行交船典禮,由海軍司令部唐華司令及台船公司黃正弘董事長共同主持。「大武軍艦」以台東縣大武鄉為本艦命名,象徵整軍經武、我武維揚,發揚不畏艱難之精神協助各型遇難目標。
【記者李俊毅/台北報導】財團人國防安全研究院主辦的「2024台北安全對話」國際會議今天登場,會中邀請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澳洲前國防部長佩恩等多位專家、學者。克拉夫特在演說中,除稱讚台灣堅守民主自由的努力外,她也期待台灣能增加國防投資,提高軍事能力,未來能與美國共同確保台海和平與區域穩定。
【記者吳慧芬/高雄報導】中華民國無人載具系統產業發展協會(無人機產業聯盟)今(30日)舉行籌組論壇,以南台灣科技趨勢為主題,深入探討數位轉型、各種智慧科技應用及亞灣5G、AIOT園區發展等議題。
【記者李俊毅/台北報導】國防部長顧立雄10日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針對「國軍新成立類似美軍國防創新單位(DIU)後,對建軍整備有何革新作法及未來預期成效」,實施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同時感謝委員會對國防事務的建言與支持。
【記者莊偉祺/台北報導】許多人都期待自駕車上路,能填補現在交通運輸的人力缺口,但目前交通部的「智慧台61公路自駕運行計畫」,卻被立委黃國昌質疑竟選在「窮人高速公路」執行,已造成民眾擦撞受傷後,公路局還自己派員加入事故評估會議。對此,公路局於昨(6日)晚間發出聲明,自駕測試依照經濟部計畫辦理,為避免不必要誤解,後續也將不派員出席事故評估會議。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近期參訪企業,他今天在臉抒發文表示,來到台中工業區六路的雷虎,在賴春霖的時代,他曾經來過,這條馬路上還有王世岳的久正及久禾光電;現在的雷虎由耐斯集團的陳冠如拿下經營權,雷虎也從牙鑽機無線遙控飛行休閒產品邁向無人載具的新領域。
【記者趙筱文/台北報導】數位發展部表示,規劃於4月底完成公告車聯網無線電頻率特定實驗場域及其限制,預估最佳可縮減車聯網頻率實驗申請期程64%,將可加速我國車聯實驗網發展進程、協助車聯網產業蓬勃發展。數位部將持續透過應用無線電頻率與加速行政程序,以促進新技術的實驗驗證、帶動產業數位轉型。
陸軍4月將執行年度飛彈精準射擊訓練,知情人士今天披露,由中科院研發量產的「野戰防空系統」(陸射劍二飛彈),4月9日將於屏東九鵬基地首次參與實彈射擊訓練,並規劃射擊3枚實彈。
俄羅斯總統普丁今天在對聯邦議會的國情咨文中,批評西方想要把俄羅斯拖進新軍備競賽之中,撂話戰略核武力「已經處在保證可用狀態」,但也表示準備好和美國就戰略穩定對話。
【記者陳俐妏/台北報導】車載應用需求漸趨浮現,台積電兩年前就與國內自動駕駛領導廠商勤崴國際(6516)合作,在南科F18廠採用自駕接駁服務。勤崴國際正式通過經濟部「TSMC廠區擴大自駕接駁」無人載具沙盒實驗計畫,取得南科園區運行的自駕車牌,正式上路,宣告無人載具商用時代的來臨。
【記者莊淇鈞/新北報導】新北市瑞芳高工的空間測繪科,在今天(7日)結合新北市首創的頂尖群科計畫,並整合科大、產業界及瑞芳地政事務所共同培育專業人才,舉辦Discover X土地資源中心啟用典禮。會中展示全國唯一技術型高中之無人載具測深船(無人船)與透地雷達,發展海陸空測繪技術,教育局長張明文親臨現場實際操作,進行一場校園地底數位大揭密。
【國際中心】氧氣的存量越來越少,然而失聯的潛水器仍在大西洋海底3800公尺深處,最令人憂心的是,搜救單位仍不確定潛水器的位置,他們必須與越來越少的氧氣存量競爭,希望能在氧氣耗盡前,搶救到「泰坦」(Titan)型深潛載具內的5名乘員。
【記者張沛森/桃園報導】近年來登山活動盛行,山域事故不時發生,由於救援成本高,耗費人力,桃園市青年事務局新創團隊「布拉特斯布曼」研發「救命登山證系統」搭配無人機技術,讓山區中迷路民眾藉由登山證上一鍵求救的按鈕在無收訊情況下,能即時通知山中救難隊派出無人機進行搜救行動,喜愛登山的民眾再也不用擔心在山裡迷失方向進而造成意外。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兩岸官方冷互動,中國不時對台祭出文攻武嚇,讓國際擔憂台海恐引爆衝突,回顧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已滿一年,民眾黨立委邱臣遠呼籲各黨派應團結一致,勿讓國安問題政治化,「中華民國台灣是我們的國家,一旦戰爭爆發,將是全國一命,死裡求生」。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副總統賴清德今(18日)表示,地緣政治變化,產業供應鏈重組的過程,台灣與其他國家同樣面臨挑戰,但他聽到更多的是台灣的機會,「科技、人工智慧就是機會之窗,解決之道就是人才培育」,唯有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往智慧國家邁進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