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250萬名糖尿病患者,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因此失去生命,健保支出突破400億元。特別是40到64歲族群盛行率達59%,在超高齡社會下,血糖管理已成全民關注的重要議題。

大侑健康企業今(4)日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控糖飲食媒體發表會」,邀請軒宇診所院長張軒睿醫師、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以及多位病友分享,如何透過綠拿鐵為核心的健康飲食,結合連續血糖監測(CGM)觀察,支持血糖平衡。

張軒睿醫師獲頒「2023糖尿病照護品質卓越獎」,自身亦曾罹患糖尿病前期,且有糖尿病家族病史。他分享,起初因朋友介紹綠拿鐵在慢性病管理的應用,開始嘗試取代家人的傳統早餐,希望提升營養均衡。後來考量家族糖尿病體質,並結合自身醫學專業及營養師建議,將綠拿鐵搭配豆穀漿調整成高蛋白綠拿鐵,透過CGM觀察血糖曲線更穩定、精神也更佳。他強調:「這樣的飲食型態減少低血糖帶來的飢餓感,也降低腸胃負擔,適合忙碌族群,若對食材有疑慮可先諮詢專業醫師。」

活動中也分享一位呂先生的例子,他長期飲用以調理機製作的綠拿鐵,觀察到空腹胰島素從15降至5.16,胰島素阻抗指數下降67%,血糖表現更接近健康範圍。張醫師指出,若能結合良好生活習慣,綠拿鐵或許能成為支持身體代謝平衡的一種選擇。

另一位舒先生,四年多前確診糖尿病,起初使用口服藥物控制血糖,直到112年5月開始飲用綠拿鐵,三個月後經醫師評估停藥,並自112年11月起未再限制其他飲食,僅以綠拿鐵加水煮蛋作為早餐,長期使用CGM 觀察血糖穩定。他同時會根據晚餐後的血糖數據彈性調整散步距離,以降低飯後血糖並預防夜間低血糖。112年6月又確診胰臟癌,但因治療風險高未採取積極治療,僅以定期追蹤和生活管理為主,目前健康狀況及生活品質都維持良好。

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健康養生書籍暢銷作家陳月卿提醒,綠拿鐵建議以當季在地蔬果為主,若有控糖需求,則可維持「蔬菜7:水果3」的比例並選擇低GI 水果,以兼顧營養與環境永續價值。她也在活動中示範以羽衣甘藍、低GI 水果、堅果、大豆胜肽等食材調製控糖綠拿鐵,強調:「健康飲食沒有萬用公式,每個人都應配合自身體質,若有疑慮可與醫師討論。」

大侑健康企業營運長陳柏年補充指出,綠拿鐵除了保留蔬果中的纖維與植化素,也能充分利用種籽、果皮等平常被丟棄的食材,減少廚餘、減輕環境負擔。自己在家調理更可大幅降低外帶飲料產生的塑膠垃圾,達到「體內環保」與「體外環保」的雙重目標。他表示:「我們希望推廣綠拿鐵的飲食文化,讓更多人透過行動守護健康,同時善待地球。」

未來,大侑健康企業也將以「全食物」飲食理念為核心,持續推動教育與專業知識分享,陪伴更多人打造屬於自己的健康生活方案。邀請民眾從每天一杯綠拿鐵開始,用最簡單的方式守護健康、守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