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共治基隆 幕僚曝謝國樑、邱佩琳分工默契
2022年12月12日,基隆市長謝國樑公布民眾黨籍的邱佩琳出任副市長。這場合作,被外界視為地方政府跨黨派共治的示範區,為台灣政治光譜添上一抹罕見的中間色。
細看分工,一名深耕基隆的藍營幕僚觀察,邱佩琳負責的業務以社福、教育為主,主管社會處、兒少處與教育處;市府祕書長方定安則統籌工程建設,謝國樑則綜理全局。該幕僚認為,謝國樑與邱佩琳兩人皆非政黨色彩濃厚之人,少了權力競逐的鋒芒,多了行政協作的務實。「大家都知道邱佩琳不會在基隆有想要選舉,所以也不會對她有刻意防範的感覺。」
在宗教活動的分工上,也別具巧思。民眾黨立委黃珊珊基隆服務處幕僚李嘉濠指出,謝國樑是基督徒,因此宮廟與民俗慶典多由邱佩琳代表出席,且基隆又是中國傳統節慶很興盛的城市,像是基隆鬼門開關、中元祭普渡等,都是基隆極其指標的宗教慶典活動。
李嘉濠也提到,邱佩琳深厚的媒體背景,讓市府在與產業對接上更加順暢。近期公車站牌企業認養計畫,多項合作案便由她親自牽線促成。「不以政黨為用人標準,對於市府團隊帶來很大助益,但這樣的團隊也需要不斷磨合,才能在政治與專業之間找到穩定的平衡。」
黃國昌、鄭麗文肯定「基隆模式」
民眾黨近日積極研究「聯合政府」可能性,探索中央與地方層級合作的可行模式。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表示,謝國樑與邱佩琳的合作,被外界稱為「基隆模式」,是地方政府藍白合作的示範區。黃國昌認為,地方政府的聯合執政經驗,對未來中央層級是否可行,有重要啟示,包括行政首長選舉方式及中央到地方合作的可能性。
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也正面看待此合作模式,認為「基隆模式」可以成為未來藍白合作的範例,提供其他地方政府參考。
挺過大罷免 國民黨意識到「藍白合」重要性
民眾黨基隆市黨部新聞部主任李文耀表示,在大罷免的過程中,民眾黨幾乎是把國民黨立委林沛祥的反罷免活動,當成是自己的事情在做,大大小小的罷免活動都是無役不與,在街頭、掃市場,各種的集會遊行民眾黨都參與,甚至於自己也有主導。
李文耀說,林沛祥順利通過大罷免,相信國民黨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藍營知道如果沒有民眾黨或小草全力支持,也不會贏得那麼漂亮。「大罷免之後,他們大家爲什麼開口閉口都是藍白合,因爲大家都已經真正的體會到在野合作的重要性,不合作就是關關難過;合作就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4縣市」有機會藍白合 新北變數高
文化大學國發所兼任教授曲兆祥指出,「基隆模式」可作為跨黨派合作的示範,但能否推廣到其他縣市,仍需依地方條件而定,跨黨派合作需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複製基隆模式。
盤點2026藍白縣市長可能合作的縣市,曲兆祥分析,在嘉義市方面,國民黨籍嘉義市長黃敏惠當4屆,明年卸任,目前未宣布接班人,因此與民眾黨立委張啓楷是否願意合作,仍存在變數。
宜蘭縣方面,國民黨可能提名宜縣議會議長張勝德或藍委吳宗憲,但民眾黨也有實力候選人前立委陳琬惠,因此雙方仍有合作可能。
至於六都,曲兆祥直言,臺南、高雄有一定合作空間,國民黨候選人謝龍介、柯志恩已浮上檯面,若民眾黨有人選,或可搭配共同競選;臺北、桃園因連任空間有限,合作可能性較低;臺中則因紅黑派系複雜,兩黨合作難度高,但議員選區合作相對可行。
至於新北市情況更為複雜,因涉及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親自參選,國民黨由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最有機會出線,合作空間需視其他地方合作成果而定。
藍白合有風險 激烈競爭恐影響市政
一名藍營幕僚表示,大家也都很希望藍白合,但前提是雙方在競爭時目標要明確一致。例如,新竹市目前民眾黨高虹安或代理市長邱臣遠,還是有很大的機率當選下一屆市長,那是不是可以把副市長的位置讓給國民黨來當,這或許是一個可以在選前就做好的調整。
不過,該名藍營幕僚強調,地方政府不同黨派的合作,如果雙方在競爭時非常激烈,聯合起來也不會有太正面的效果,因爲之後還是會再繼續競爭下去,而且等於是很容易把自己的部分機密泄露給潛在對手,首長也不會太安心。「只要掌握部分資訊,就有機會拿去政治操作,這件事情在推動市政上不見得是好事。」
曲兆祥:「聯合競選」是跨黨派合作成功關鍵
曲兆祥指出,不同政黨在地方選舉的跨黨派合作經驗不多,基隆是極少數成功案例,所以黃國昌才會用「基隆模式」來舉例。
不過,曲兆祥認為,若想把「基隆模式」一次推到全台22個縣市,這個想法有點「羅曼蒂克、不切實際」,而是應挑選有機會合作的地方,因為即便同黨內合作也可能因派系利益出現困難。例如,過去國民黨早期在比較一黨獨大時,爲了平衡地方勢力,曾輪流提名縣議會議長與市長以平衡派系。
曲兆祥說,至於跨黨派合作面臨更大挑戰,包括政策差異與地方派系問題,但若雙方在地方有合適人選,並經過「聯合競選」,未來聯合政府運作成功機率較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