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煦庭質疑:美國對台談判仍是單邊主義
牛煦庭指出,美國對外推動的「對等關稅」談判,名為對等,實則仍具單邊色彩。美方主張對超過百國實施關稅調整。雖然川普政府的政策在參議院遭到51比47票否決,但最終結果仍待美國最高法院裁決。
「美國內部的政治變數,將直接影響台美談判成果。」牛煦庭表示,行政院不能僅以「止損」為目標,更應該針對美國國會與最高法院的動態變化進行兵棋推演,提出不同情境下的因應方案,包括是否加速談判、延後決策或預作最壞打算。
川習會後的「休兵」是假象 稀土管制恐成新冷戰工具
針對本週川習會結果,牛煦庭指出,中國大陸雖宣布延後稀土出口管制,但並非真正取消,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已表明,一旦中國大陸重啟限制,美國將重新課徵關稅。這意味著,雙方的經貿休戰僅是權宜之計,稀土供應鏈的風險並未解除。
牛煦庭指出,中國大陸商務部同時擴編「產業安全與進出口管制局」人力,顯示北京有意將稀土政策制度化,成為長期戰略手段。「這是標準的單邊主義手法,透過經濟管制影響全球科技供應鏈。」他警告,政府不能再抱持「會談和緩」的幻想,而應對稀土供應持續中斷的情境做好準備。
牛煦庭:「美國關稅是單邊主義,中國大陸當然是單邊主義。」
五大信賴產業面臨衝擊 無人機最脆弱
牛煦庭進一步指出,稀土出口管制對台灣「五大信賴產業」(半導體、AI、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衝擊廣泛。其中,無人機產業將首當其衝。
根據全國商業總會2025年9月研究報告,台灣95%的稀土磁體、86%的稀土金屬化合物均仰賴中國大陸進口。牛煦庭表示,無人機使用大量稀土永磁體,一旦遭中國大陸管制,無人機產業鏈可能將出現斷料危機。
牛煦庭強調:「政府喊打造『非紅供應鏈』,但相關材料無法迴避『紅色稀土』。」他呼籲經濟部應盤點全國產業稀土存量,建立戰略儲備制度。
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政府已經啟動稀土回收計畫,工研院已經具備公斤級的提煉能力,預計要在2030年前達到國內三分之一稀土自給率;對此,牛煦庭回應,國內產業每年稀土剛性需求約1500公斤,政府要在2030年靠回收達到年產500公斤的稀土,難度非常高。
牛煦庭指出,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10月底公布的報告,除高科技產業外,多數傳產景氣仍處於長期蕭條。若中國大陸再進一步取消ECFA早收清單優惠,台灣傳產恐面臨生死存亡。
牛煦庭最後呼籲:「政治意識形態不能當飯吃,產業鏈卡脖子才是眼前的危機。政府若只會喊口號,不會做準備,人民最後要面對的將是失業與通膨的現實。美中都在打單邊主義的牌,台灣卻沒有對策。這不是要選邊,而是要選生路。政府必須冷靜評估風險,建立稀土戰略儲備,才能讓產業不被鎖喉、讓國家不被掐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