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佑表示,台灣能守住這一波,不是因為誰天生知道、誰天生厲害,而是因為大家願意一起學、一起扛、一起做,這不是高高在上的時間,不是站在講台上指指點點、甩幾句話就能防疫成功。

他指出,真正扛住的人,是在第一線:豬農、獸醫、稽查員、清消隊、基層公務人員。他們沒有時間噴口水,只有時間穿防護衣、站豬舍、擋疫情。

「我們需要的不是事後諸葛、不是切割責任、更不是只會講風涼話的指導棋,台灣需要的是一起把台灣豬隻產業守好的人。」林俊佑直言,第一波守住了,不是靠運氣,是因為大家都在拼、都在做,防疫不是比嘴硬,防疫是比誰敢下去做、誰願意承擔、誰能帶著團隊走到最後。

林俊佑指出,接下來的挑戰還在,病毒不會因為我們鬆口氣就消失,產業不能靠「有過沒事」來運作,我們也不知道是否還有後續,當下的清零取代不了具體防疫策略。
所以,我們要很坦白地說,我們不是要聽漂亮話,我們要看到計畫、看到SOP、看到下一步,清零只是暫時目標,未來如何防範未然拉出防疫縱深?不論選擇哪一條路,都請告訴豬農、告訴產業、告訴社會,守護台灣養豬產業靠團隊,不是靠自以為是的指揮口號。

林俊佑強調,事實上,這麼多年來我們都知道廚餘養豬就是防疫非洲豬瘟的最大漏洞,但不幸在台中爆發了第一例,所幸地方迅速通報、配合中央讓傷害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我們不忍苛責任何人,只是既然知道破口在哪,更希望權責單位能更積極的面對防疫這個問題,而不是全台防疫措施不同調,讓基層疲於奔命,更別讓產業界人士未來繼續惶惶不可終日⋯⋯既然染疫已是不可逃避的事實,過去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黃金城都說過只要發生第一例本土非洲豬瘟疫情,我們就要禁止廚餘養豬,那是否該思考不應該為了少數廚餘養豬戶利益而致數千億養豬產業於危境?

張佑誠則表示,非洲豬瘟疫區已是不可逃避的事實,要重回國際勢必然要讓國際相信我們的生物安全與畜產環境是符合國際標準的,這樣也能更有效防堵二次爆發加快重回非疫區,儘速與國際接軌,也讓台灣養豬產業能獲得初步轉型全台面對非洲豬瘟都沒有處理經驗,台中市所有人員已經盡力了,但面對非洲豬瘟我們仍有許多未知,政治口水我們從業人員沒興趣參與,但希望台中經驗能讓各級單位都記取教訓跟從中學習,唯有畜產升級「進度」才是台灣養豬產業唯一的出路。

張佑誠也呼籲,「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已經是刻不容緩的防疫手段!在解禁之初我們要再次提出這沈痛呼籲,希望中央,地方權責單位能聽取產業界意見,也感謝第一線防疫人員的努力,但轉型從來不是只是口號而是要有魄力的作為。既然防疫不能只是口號也請中央展現魄力,讓廚餘養豬走入歷史,讓產業重新升級轉型,轉型或許會有陣痛期,但我們已經準備好了,為了數代人的積累,為了更長遠的未來希望中央,地方能一條心讓養豬王國的美名重新榮耀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