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芯在臉書發文透露,她今(3)日於外交國防委員會質詢時,直球對決國防部:「台灣採購的66架F-16V戰機,明年底交不交得出來?」答案已經很明確,就是交不出來。她指出,台灣採購66架F-16V戰機,總額超過新台幣2400億元,但國防部口中的已付款約6成「48億」,其實是48億美元,折合約1440億元台幣。
徐巧芯指出,首先與產能問題有關,因為洛馬一年只能造「24架」,但目前排在台灣前面的訂單還有巴林14架、摩洛哥25架、斯洛伐克12架、約旦12架,合計62架未交付,再加上我們的66架,洛馬公司眼前共有128架F-16待生產。以現有產能推算,至少要5年才交得完,因此國防部「明年底交機」的說法,根本違反現實。
徐巧芯並引用《路透社》與美方防務專刊報導,延遲交機的主因包括發動機內組件瑕疵(零件失效),需要時間修正與重新測試;以及新建置的電戰系統測試落後、整合困難,國防部均承認。另外,還有人力縮減,洛馬今年6月宣布裁掉Greenville廠區10%的員工。
徐巧芯總結認為,問題加總,導致生產進度比原規劃落後至少1年半以上,與國防部說詞前後矛盾,「我們付了錢,美方交貨一再延遲,台灣有沒有啟動合約中的補償機制(RDP或SOSA條款)?」她好奇除了「交清單、開會」之外,有沒有任何施壓、追蹤、或條件談判?不解其他國家同樣採購F-16V,對方有進度,我們卻卡死。
徐巧芯痛批國防部的回答一貫模糊,只說「延宕原因複雜」、「會持續關切」,在她看來根本是對美方放軟、對國會敷衍,因此她建議國防部提出4大具體作為:
1.立即公開與美方FMS合約中,交付與罰則條款內容。
2.比照其他國家做法,爭取RDP(Remedy Delivery Plan)延宕補償協議。
3.建立季度交付追蹤報告,送交外交國防委員會審查。
4.檢討外交部、國防部跨部會協調機制,避免資訊落差、各說各話。
最後,徐巧芯強調,台灣在國防合作上投入巨額納稅錢,不是要成為軍售客戶中的「軟柿子」。支持台美防務合作,但支持不代表盲信、合作不代表放棄監督,F-16V戰機交不出來,是事實,政府要面對現實、要求補償,才是對國家、國人負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