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菁徽1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國慶連假期間接獲民眾電話反映,她隨即與團隊趕赴「案發現場」。當抵達鳳山水庫時,映入眼簾的是「鋪天蓋地的光電板」,過去這裡曾是重要濕地,一級保育類猛禽如遊隼與白尾海雕都曾在此棲息,如今卻被鋼架與鏡面板取代。她痛批:「這裡原本應是生態多樣的寶地,如今成了發電廠。」

陳菁徽坦言,更令她震驚的是,這樣的光電設施竟可「免環評」,與烏山頭水庫的爭議如出一轍。她質疑政府在推動「淨零轉型」時,並未經過充分評估就讓自然生態被犧牲,導致綠能口號成了破壞生態的藉口。

陳菁徽也提到高雄大坪頂的「柏油山」問題。該地屬保護區,原有許多景觀餐廳能俯瞰高雄夜景、觀賞飛機起降,但如今卻多了一座由廢棄瀝青與殘土堆積成的黑色山丘。她批評:「從餐廳露台望去就能看到柏油山,這不只是破壞景觀,更是對法律與社會良知的挑釁。」

陳菁徽進一步指出,鳳山水庫免環評、大坪頂先堆再補件,主管機關各說各話、互推責任,顯示國家治理已出現嚴重漏洞。她諷刺說,執政黨忙著批評韓國瑜國慶致詞「荒腔走板」,卻沒看到真正的荒腔走板是山崩地裂、濕地消失與黑山叢生的現實。

她強調,台灣需要的能源轉型應該是「與自然共生、與土地共榮」,而不是用破壞環境換取政策數據;真正的進步,不該是讓濕地變光電場、山景變瀝青堆,而是誠實面對錯誤、修正方向。她最後沉痛地問:「如果我們繼續裝作沒看見,未來我們還能看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