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談話提到,國防支出的增加,並非漫無目的,而是有應對敵情威脅的明確必要,也是發展國防產業的動力,透過新的國防預算,他要達成三大目標:第一,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建構台灣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為台灣編織保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網。

第二,加強引進、結合高科技及AI技術,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發揮不對稱戰略的嚇阻效能。

第三,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厚植國防與軍工產業的實力,透過在地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深化本土供應鏈,台灣可以加速產業升級,強化軍備韌性、提升國防工業能量,進而成為友盟信賴的安全合作夥伴,共同排除紅色供應鏈,為自由民主國家建立國防信任,一起建構守護自由民主價值的堅強防線。

賴清德表示,我們有決心透過實力維護和平,我們也深信,實力不只要透過軍力,也要透過全社會的韌性。過去一年,我們透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努力,凝聚了政府與民間、中央與地方更強大的力量,並整合災防與防衛,來強化軍民之間的協作能力,我們也持續加強民力訓練、能源、醫療、資通網絡、金融等韌性,全面提升對各項危機的應變能力。

國慶前一天,國安會副秘書長就投書美國學術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記者彭欣偉攝
國慶前一天,國安會副秘書長就投書美國學術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記者彭欣偉攝

賴清德強調,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需要每一分力量。上個月,我們發布了最新的《台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內容涵蓋各種天災、甚至軍事侵略等極端情境的應對策略,這本手冊將逐步推廣到家家戶戶,因為唯有全民參與,自助助人,台灣才能有更強大的韌性,因應各種挑戰。

府方人士透露,國慶前一天,國安會副秘書長就投書美國學術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內容提及俄烏戰爭是關鍵的警示—和平不能靠綏靖主義來維持。戰爭的演變速度也提醒,小型民主國家若要在強權威脅下生存,必須在戰火未起前就完成準備。

投書也提及,雖然全社會防衛韌性整備尚未完成,但這一系列改革代表台灣已從「純軍事防禦」邁向「社會整體存續」的新階段。其目標不僅是抵抗侵略,更要在壓力下維持民主運作、經濟穩定與制度連續性,削弱北京在灰色地帶與混合戰領域的滲透手段。

府方人士續指,9日公布新版的國防白皮書,也貫串了與國慶文告一樣的重要策略,白皮書中首次提到去年成立的「國防創新小組」(DIO),聚焦無人系統、反制無人系統、AI應用等,未來將持續結合AI新興科技,應用導入於軍事領域。

府方人士說明,這些都是有節奏的鋪排,讓國人知道政府增強自我防衛的決心。府方人士指出,今年底之前會向國人報告國防特別預算,除了「台灣之盾」以外,其他重要的國防策略也會一併說明。

火線話題 | 十月十日賀國慶

這篇報導屬於「 十月十日賀國慶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1. 賴清德喊台灣經濟成長「超越中國」 藍營嗆:120萬人月薪低於3萬元
  2. 總統兩年演說「中華民國8次變2次」 她:今天不是台灣國國慶
  3. 雙十喜迎新生命!國安危機稍解 新竹縣市30位國慶寶寶歡喜報到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國慶連假ATM領錢注意!8大銀行提款限額下修、轉帳顯示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