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諭在臉書上表示,光復鄉災情發生當下,她第一時間就呼籲各黨停止政治口水、趕緊救災,畢竟那時還有好幾十位失聯者,任何政治口水都只會拖慢救災進度、毫無助益;但儘管當下人命關天、政治不該凌駕人性,朝野攻防卻早已開始了,「而開出第一槍的,就是傅崐萁。」
王婉諭回憶起,當卓榮泰抵達花蓮前進指揮所時,傅崐萁立刻上演怒罵戲碼,因為「黃金救援72小時」在他眼中不只是救人時間、也是輿論定調的關鍵時刻,故他必須先出手將「失能」形象推給中央,免得風向吹到他和花蓮縣長徐榛蔚身上;只不過,傅崐萁沒想到的是花蓮縣府有多失能,資源調度混亂、交通管制失控、災情掌握低落,結果救災一週下來風向自然又導回自己。
王婉諭強調,傅崐萁能在花蓮稱王這麼久,靠的從來不只是地方派系或「花蓮王」稱號,而是他對政治算計的熟練,以及鋪天蓋地的訊息操控,尤其他非常清楚自己重整旗鼓的最佳時機就是在質詢台上,「我也當過立委,我可以告訴大家,質詢分成兩種:一種是為民發聲、監督施政;另一種是表演給鏡頭看的」,而她認為傅崐萁顯然是後者。
此外,為何每位立委質詢時間明明只有半小時,但傅崐萁一人卻能講一個多小時?王婉諭解釋:「這是他的慣用伎倆了,他會用『聯合質詢』的名義,佔用同黨立委時間,讓別人站旁邊點頭,他自己一個人唱獨角戲,因為他要的不是災民權益、不是政策承諾、也不是真相,而是那幾段罵政府的鏡頭,如此一來,他就可以拿出來剪成影片,在新聞媒體、自媒體、地方社群,鋪天蓋地的轉傳。」
王婉諭不禁嘲諷,傅崐萁站上質詢台成功演出了「監督」戲碼,但目的不是監督執政、檢討改進,而是混淆事實、推卸責任,畢竟在社群分眾的年代,真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搶佔了詮釋的至高點,「但從公民社會的角度,我們真的從這場質詢中得到什麼了嗎?我覺得幾乎沒有」、「如果傅崐萁真的是在意人民權益的代議士,他該做的,是好好利用這場質詢的機會,釐清真相、爭取重建資源,但他選擇的,是卸責、指控、演出。」
火線話題 | 鏟子超人救花蓮
這篇報導屬於「 鏟子超人救花蓮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