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昌指揮狗仔事件起源
2024年6月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去年6月13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接獲民眾檢舉,王義川闖紅燈違規左轉。王義川向警方調閱監視器,確認是民眾檢舉還是刻意的跟蹤威脅行為。今年8月收到桃園地檢署不起訴處分書。
2024年9月22日 民進黨立委王義川召開記者會,公布桃園地檢署的偵查過程。王義川指出,共有4人組成小隊跟監,為期長達9天,且他們都受雇於「凱思國際」公司。「凱思國際」曾經投資受民眾黨信任的求真民調,凱思國際的負責人跟求真民調負責人曾是同一個人(李麗娟);而凱思國際也曾投資《民報》,當時的法人代表張晉源,曾跟黃國昌一同創辦吹哨者保護協會。
2025年9月26日 《鏡報》爆料指稱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自2022年起透過透過中央社記者、司法記者聯誼會會長謝幸恩,招募記者與攝影,組成「狗仔集團」,專門鎖定綠營政治人物進行跟監、偷拍。
謝幸恩同時用筆名「蕭依依」在《民報》發布許多獨家新聞,或將狗仔拍攝的素材交給黃國昌友好網路媒體《菱傳媒》、政治人物發布。該狗仔集團作品包括,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在2022年地方選舉時,爆料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在餐敘後伸鹹豬手、十指緊扣同行友人。不過,徐巧芯自稱2022年還不認識黃國昌。
2025年9月30日 《鏡週刊》揭露,黃國昌利用姻親當人頭,成立「凱思國際」付薪水給旗下的狗仔,加上香港也有同名的公司,引起外界質疑是否有中資介入。外界估計3年花費千萬元,讓全案升級為國安事件。

《中央社》、《菱傳媒》捲入風暴
《菱傳媒》宣告停刊 依勞基法資遣員工
2025年9月27日 《菱傳媒》晚間發布4點聲明,雖否認是黃國昌的幕後新聞總舵手,卻證實創刊初期,曾短暫發出2張特約記者名片給「揭弊組織」。
2025年9月30日 《菱傳媒》被大股東台鋼集團下令停止營運,社長陳申青9月30日下午召回所有記者與行政人員開會,向員工坦承《菱傳媒》創刊號顏清標家族的105號碼頭系列報導、黑幫「寶和會」內幕,也有來自黃國昌的協助。會後宣布正式停刊熄燈,公司全員資遣,自2021年成立以來營運不滿四年。
記者謝幸恩辭職 《中央社》提告背信並求償
2025年9月29日 《中央社》司法記者謝幸恩,事發後被轉調公司其他職務,中央社也成立專案小組啟動調查。謝幸恩於9月29日上午發表辭職聲明,宣布辭去中央社記者職務,同時辭去台北司法記者聯誼會會長一職。
2025年10月1日 《中央社》不滿社譽受損,赴北檢提告謝幸恩涉犯背信罪,後續將對她提出民譽損失的民事訴訟。
黃國昌如何回應狗仔事件指控?
否認指揮狗仔 強調是「反蒐證」自保
黃國昌澄清,並未指揮或組織「狗仔集團」跟監政敵,強調2023年夏天他曾遭鏡媒體長期跟拍,才會進行「反蒐證」自保,沒想到如今卻遭反控養狗仔,「報導完全是張冠李戴」。
批媒體抹黑 反控《鏡週刊》才是最大狗仔集團
黃國昌強調,自己一向以調查揭弊為職志,「吹哨者保護協會」旨在保護揭弊者、推動制度改革,媒體將其污名化是惡意扭曲,他接獲爆料後會查證,屬於「調查案件」,並非跟拍政敵的私事。他舉例,興達電廠廢水、光電、聯合再生等弊案,都是他接獲吹哨者線索後主動追查的公共議題。
黃國昌還回嗆「全台最大的狗仔集團就是《鏡週刊》」,他指控綠營媒體操作輿論、刻意挑撥他與柯文哲之間的關係,稱相關報導是「最大笑話」。
護航謝幸恩 批中央社「懲罰好記者」
對涉入事件的《中央社》司法記者謝幸恩辭職聲明,黃國昌表示「看完非常感動」,稱謝是「優秀記者」。黃國昌也點名民進黨嗆聲「有事衝著我來」,喊話不要去追殺無辜的小記者。

政治跟監是否違法?
2025年10月3日 王義川偕律師陳君瑋赴台北地檢署提出刑事告訴,提出刑事告發狀給台北地檢署,這次告發的對象包括黃國昌、李麗娟、謝幸恩,以及在他不起訴處分書裡頭的四位狗仔,總共七位。
告發內容包括《個資法》、《妨礙秘密罪》、《社會秩序維護法》、《國安法》,並檢附相關事證,請台北地檢署啟動相關偵辦程序。
黃帝穎: 政治跟監構成非法搜集個資 《個資法》規定可處5年以下徒刑
律師黃帝穎表示,政治跟監構成非法搜集個人資料「社會活動」,依據《個資法》第41條規定,處五年以下徒刑。黃帝穎直言,媒體跟拍與政治跟監在法律上二回事,民主國家保障新聞自由,因此對新聞媒體跟拍公眾人物相對寬容,但如果是徵信業者跟監或「假揭弊真政爭」跟監政敵,則非新聞自由保障範圍,司法依據《個資法》及「妨害秘密」等罪,對徵信業者判刑的案例很多。
黃國昌政治跟監案影響與後續
一、黃國昌形象受挫、藍白合添變數
黃國昌長期以「揭弊者」形象自居,如今遭指控組狗仔團隊監控綠營政治人物,事件若持續發酵,恐影響民眾黨2026選舉布局、黃國昌參選新北市長、與中間選民支持。
黃國昌涉入曾揭露顏家弊案,此次風波引發「是否影響藍白合作」的聯想。不過,針對外界質疑此事件是否影響藍白合,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林寬裕指出,藍白合是一定要走的,也是不變的方向。
二、「凱思國際」港資爭議
凱思國際港資爭議持續延燒,經濟部表示公司登記資料沒有顯示僑外資,但人頭掛名與資金流向仍待釐清。黃國昌則強調自己無涉港資,並願意依法配合調查。立委與媒體呼籲檢調介入,關注境外資金是否影響政治運作。
後續焦點將落在官方是否立案調查、資金來源釐清結果,以及國安單位對境外干預的評估,這也將成為觀察政黨透明度與政治監督成效的重要指標。
三、媒體倫理爭議升溫
事件牽涉《菱傳媒》與《中央社》前司法記者謝幸恩,引發「新聞調查」與「政治狗仔」界線模糊的討論。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發表聲明,強調新聞記者作為「第四權」的執行者,應恪守獨立精神,優先服務全體民眾,監督政府、維護公益與正義。記協指出,政治人物應以服務民眾為己任,不應利用媒體作為攻擊政敵的工具,以不當手段干預新聞自由。當媒體與握有行政或預算權力的政治人物因私利結合,恐損害公眾利益與社會信任。

火線話題 | 黃國昌風暴
這篇報導屬於「 黃國昌風暴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