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於8月23日投票的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21案,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年滿18歲的國民有投票權。

今下午3時舉辦首場發表會,正反方代表分別為清大教授葉宗洸與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

針對本次「核三重啟公投案」有人質疑台灣地震多不適合興建核電廠。正方代表葉宗洸說明,台灣地震多,但台灣核電廠使用已經超過40年,沒有一次因為地震而造成嚴重事故。全世界的核電廠,也沒有一座核電廠,是單純因為地震事故而造成致命性的毀損。

葉宗洸指出,核三廠的耐震能力耐震能力到底夠不夠,他準備一張圖表說明,核三廠的耐震能力是 0.72G,G 是重力加速度的一個單位。台北101的耐震能力只有0.3G;北部的翡翠水庫,也只有 0.4G;而核三廠有 0.72G,也就是說,核三廠的耐震能力,是台北101大樓的兩倍多。

葉宗洸說,反核人士又質疑「0.72G 還是不夠,應該用美國核管會『SSHAC Level 3』的方式再做一次評估。」於是台電又做了一次評估,發現即使地震強度來到 1.384G,核三機組還是可以安全停機,維持主體完整。所以地震對核電廠安全性的影響,從過去這麼多年的歷史來看,不只台灣,全世界沒有一座核電廠是因為地震而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葉宗洸續指,「那你可能會問日本福島不是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核子事故?」葉說,是的,但那不是單純因為地震,而是地震過後40幾分鐘,出現的海嘯。福島第一核電廠就蓋在海邊,距離海平面幾乎沒有高差,而當時海嘯的高度達到 12公尺,但福島核電廠的防海嘯牆只有 5公尺,所以海嘯就入侵了核電廠,這些緊急發電機被設置在地下室,結果因為淹水,沒有辦法將冷卻水送進爐心,才造成爐心融毀。

葉宗洸強調,但台灣的核電廠完全不一樣,緊急發電裝置全部都設在地面上;核電廠設置位置本身就距離海平面超過10公尺,核三廠所在位置更高達15公尺,再加上核安管制機關要求增設防海嘯牆,整體防護高度達到19公尺。根據中央大學過去的評估,核三廠地點可能遭遇的最高海嘯高度約為10公尺,但核三廠早就有15公尺的基地高度,加上海嘯牆就是19公尺,所以海嘯根本無法造成破壞。

核三重啟公投發表會  反方代表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中選會主委李進勇、正方代表清大教授葉宗洸。中選會提供
核三重啟公投發表會 反方代表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中選會主委李進勇、正方代表清大教授葉宗洸。中選會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批王義川諷盧秀燕粉底液「踐踏女性」!民眾黨:厭女還想裝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