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臣遠表示,新竹市是科技產業群聚的重鎮,提供優質科技產業發展環境及永續生活機能即是國土規劃的目標,市府透過專業規劃及落實民眾參與,擘劃國土資源發展策略及成長管理計畫。在都市計畫部分,市府加速推動全市都市計畫整併暨通盤檢討案、公設用地專案通檢,藉此重新檢視全市整體空間結構與治理問題,減少各主要計畫區之間的衝突,解編無開闢需求之公保地還地於民,重新匯集都市發展動能。
邱臣遠說,市府持續推動「竹科X計畫」,活化中油油庫並提供建功高中擴校用地,完成變更都市計畫審議程序,亦配合行政院「桃竹苗大矽谷計畫」,爭取頭前溪沿岸都市計畫以「竹科X二期」取得國家重大建設計畫認定,積極整備都市及產業發展用地。此外,都市計畫中規範的關埔地區第二層公共人行通道,除了市府編列經費規劃興建,亦媒合5座空橋由民間協助捐贈興建,目前慈雲路空橋(含四座關埔空橋)與民間參與捐贈的8號空橋刻正施工中,其餘空橋則陸續進行規劃設計及相關書圖審議。
邱臣遠補充,為舒緩新竹科學園區與關埔地區的交通瓶頸,高市長上任後即啟動慈雲路廊交通改善計畫,並與光埔二期自辦市地重劃會協調,優先闢建慈雲路周邊道路,並先行開放通車。市府於去(113)年2月提前2年開通慈濟路及關新路延伸段,及12月打通慈祥路無尾路,終結16年來的交通斷點外,更於今(114)年7月16日再將慈濟路北段至慈雲路正式通車,讓市民不用在慈雲路與公道五路口費時等待,進一步改善慈雲路廊交通,為「交通暢行」目標邁出重要一步,「埔頂一路延伸段」與「慈祥路延伸公道五路」則持續溝通協調與趕辦中,力拼今年底前通車。

邱臣遠強調,高虹安市長上任時,竹市國土功能分區圖正進入公開展覽及辦理公聽會階段,市府配合中央政策積極辦理審議作業,妥善處理人民陳情意見,達成本島縣市經內政部審議通過第1名、報內政部核定全國第1名的成績。同時,為了積極整備城鄉發展用地,市府於112年編列預算、113年陸續啟動光埔二期北側農業區、機場南側地區、茄苳交流道北側地區、香山交流道北側地區及南側地區等都市計畫先期規劃案,並執行中央全額補助的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案。這些委託研究案均會在今年陸續結案,規劃成果也會納入明(115)年啟動的「新竹市國土計畫通盤檢討案」,為竹市未來長遠發展奠定厚實基礎。
都發處表示,有關全市都市計畫整併暨通盤檢討案及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案,均依都市計畫法定程序積極辦理審議作業中,其中整併通檢案已召開市都委會1次大會及5次專案小組審議,將持續召開專案小組會議討論。此外,公設用地專案通檢已於今(114)年2月25日經內政部都委會審議通過,部分變更案已啟動公辦市地重劃作業,並於7月初補辦公開展覽主要計畫再報內政部審議,持續積極完成法定程序,期望儘早解編還地於民,保障市民權益。

地政處表示,中油油庫市地重劃案面積約11.4公頃,是新竹市自79年漁港公辦市地重劃案以來,近35年來規模最大的公辦市地重劃案。重劃完成後,可釋出約6.9公頃科技商務區土地,1.1公頃文中小用地、0.3公頃社會住宅用地、2.7公頃公園兼兒童遊樂場用地及0.4公頃道路用地,結合公道五路沿線的竹科X軟體園區、藝文高地及台肥科商園區等,打造竹市創新產業園區,推動產業升級、強化城市競爭力,同時新增學校用地,目前已完成變更都市計畫審議程序,開發進程穩健推進中;而公設用地專案通檢部分,已於今(114)年4月舉辦4場土地所有權人意願調查座談會,目前規劃有11個公辦市地重劃區,總面積約9.9公頃,未來將視土地所有權人意願、開發急迫性、區域均衡等,依序辦理整體開發。
地政處補充,市府運用資通訊技術推出「新竹市幸福宜居網2.0」,全國首創三維地籍建物產權模型及5D立體實價登錄價格資訊,以淺顯直觀的方式,提供民眾快速了解周邊設施,並掌握不同社區的價格分布狀況及模擬當前房價趨勢,為尋找適合的居住物件、查詢產權情況及觀察市場動態的最佳幫手。市府與竹縣府共享資料,打造全國首個跨縣市合作的地理資訊圖台,更將規劃擴展至苗栗縣,實際展現竹竹苗生活圈一站查詢,營造更便利的使用者體驗,具體落實高市長提出的「智慧治理」施政願景。
市府強調,無論是國土計畫、都市計畫及非都市土地納入城鄉發展地區可行性規劃,均具有高度延續性,市府持續傾聽民意、擴大民眾參與,透過專業妥善的規劃作業,依循相關法令規定積極穩健推動,打造宜居永續的城鄉環境,持續強化竹竹苗核心城市及國家科技首都地位,戮力提升市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