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力「二次創黨」 新黨徽改版藏巧思
從2016年擁有5席立委到2024年全軍覆沒,王婉諭坦言,這是時代力量面臨的一大挫敗,但並非單一事件所致,而是長期問題累積的結果。正因如此,時代力量於今年3月29日宣布「二次創黨」,為了重新擦亮招牌、讓外界再次認識時代力量的核心價值。
王婉諭坦言,時代力量起源於318學運,過去以強烈監督、批判為主,但創黨10年來,內部紛擾使外界對黨的形象模糊,因此定調重整路線,重申本土進步立場,目標成為台灣第二大本土政黨、取代國民黨。她強調,即便這屆未在立法院獲席次,時力仍在交通、兒少、教育與環境等議題持續推動改革。
王婉諭也向我們展示胸前的黨徽徽章,她說新黨徽設計以更加明亮的黃色象徵「走出陰霾迎向陽光」,黨徽中的「N」代表New Power Party,兩個「P」則象徵people、power與point,寓意每個公民都是前進路上的力量。

時力開放主席直選、新增罷免主席機制
時代力量在二次創黨後同步啟動黨章修正,王婉諭表示,此次重點是調整黨內權力結構,讓基層黨員真正參與制度運作。過去黨員僅能選出決策委員,由委員推舉主席,權責模糊,且主席缺乏直接民意基礎。此次修正後,黨員可直接選出黨主席,未來也設有罷免機制,建立更完整的民主責任制度。
至於罷免黨主席機制,是否導致領導不穩?王婉諭坦言,真正造成不穩定的,反而是過去派系壟斷與「贏者全拿」的結構。她強調,黨主席不應是權力的守門人,而是必須接受所有黨員檢視與溝通,這才是民主政黨應有的風貌。
王婉諭認為,時代力量自許為民主進步的本土政黨,就應該有勇氣承擔這樣的制度風險,展現對基層黨員的信任。透過制度改革,讓更多人願意承擔責任、凝聚共識,這不僅是對黨員的尊重,更是對整體民主制度的堅持。

時力黨員流失 強化社群策略與青年對話
「當初加入時代力量的7個人中,就有6個人離開。」時代力量創黨10年來黨員流失嚴重,王婉諭說,目前黨員人數約1,000人,雖不及2016年、2017年巔峰時期的一半,但已趨穩定,並在去年選後出現新一波入黨潮。黨員年齡層方面,目前多集中在30歲至45歲間,也有部分20、30歲的新黨員加入,多為近年才認識時力理念的年輕人。
談及如何重新吸引年輕人來加入或認同時代力量?王婉諭坦承,過去時力在政策與法案上的深耕,較難透過輕鬆易懂的方式傳遞,導致年輕族群無法感受到。她認為,這正是時力在「二次創黨」中的重要轉變,透過更友善的論述與社群策略,把艱深議題轉化為年輕人易於理解、樂於分享的內容。
近年時代力量也強化媒體觸及,包括廣播節目、自辦每週五直播,並於每週三推出輕鬆對談型節目,希望拉近與年輕人距離。王婉諭強調,相較於民眾黨仰賴強大媒體製作團隊吸引年輕人,時代力量會以更真誠、更具共鳴的方式傳遞價值與理念,爭取下一代的支持。

撕下「小綠」標籤! 時力是本土進步派、非民進黨側翼
時代力量常被貼上「小綠」標籤,對此,王婉諭表示,時代力量從創黨至今始終堅持「本土進步」立場,目標是成為第二本土政黨,取代國民黨。因此在外交與國防議題上,與民進黨主張相近,皆強調捍衛主權、反對中國侵略,這也是被貼標籤的原因之一,但不能簡化為光譜分類。
王婉諭強調,時代力量與民進黨最大的區別,在於對內政的強力監督與進步改革的推動。她坦言,過去8年時力在立法院多次與民進黨意見相左,針對民生、勞權、環境、交通等議題提出自己的版本,不僅反對貪腐,也展現改革決心。
王婉諭認為,外界若僅以藍綠框架、兩岸統一議題看政治,將忽略政黨真正的價值主張。時力不盲從、不附和,而是扮演本土監督力量的角色,努力成為推動改革、守護民主的關鍵力量。

王婉諭對離開時代力量的人說...
王婉諭說,她最想對那些曾相信時代力量、卻感到失望的人說聲「謝謝與對不起」。回顧她從2023年接任黨主席,到2024年立委全軍覆沒,她坦言是重大挫敗,但正因為失敗,她選擇帶著信念爭取黨主席的位置,期盼帶領時代力量邁向更穩定、清晰的未來,希望現在的時力能讓這些人重新看見希望、找回信任。
「只要我們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走。」王婉諭坦言,曾支持時代力量的人許多都失望過,但她相信,這些失敗不是終點,而是成長與重整的契機,時代力量選擇「二次創黨」,就是希望重新擦亮這塊招牌,也呼籲所有關心本土進步路線、希望台灣擁有第二個本土政黨,不論是曾經離開或新加入,都歡迎一同再出發。

延伸閱讀:罷vs反罷 最後對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