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公開信由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長、導演陳玉勳等20人共同發布,自責是他們中生代導演不爭氣,讓大家揹負要飯的罵名,「其實我們拍片仔的工作狀況比要飯的還慘」,夏天曬太陽、冬天吹冷風、大清早出門、大半夜才能休息,「領了一點不敢跟父母講的微薄酬勞,還是會認真報稅;認真辛苦拍的片賣座時,分不到錢也很開心;票房淒慘時,難過一陣子還是必須繼續幹。」
協會表示,即便如此辛苦,但大家還是喜歡這份工作,「因為我們有夢想、有信仰,再艱難都別忘記驅動我們熱情的是我們對事物的關懷,關心弱勢、關心公平正義、關心人、關心土地、要飯的人權我們也關心。關心一些沒人關心的事可能賺不到錢,但我們會活得很充實很自在。再艱困都不要忘記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韓國影視能夠打入國際市場是因為他們重視本土文化、發揚韓國文化」,而台灣過去賣座電影也幾乎都是本土文化相關題材。
推薦新聞:最新總預算刪凍比例圖「關鍵數字34%」 綠委:這不叫監督叫宣戰
「政權會轉替、政客會過去,但是一部電影可能幾十年甚至百年後還有人看。」協助要年輕工作者別在意被說要飯,孫中山也是到處討錢才革命成功,無論如何都要謝謝賞飯吃的納稅人和觀眾,「文化部補助的預算被刪了,年輕人追求夢想的機會少了、更艱難了,但我們再窮都還有創作自由,那是前人流血流汗拼來的,千萬不能放棄,放棄了就什麼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