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榮中將今說明,「海鯤軍艦」(舷號711)之泊港測試(HAT)進展,並針對潛艦後續量產規劃及作戰運用方式進行說明。他強調,潛艦系統裝備測試具高度複雜性,目前測試進度已達50%至60%,部分裝備需進行改善,且「外傳的70項缺失並非正確資訊」。

邱俊榮指出,海軍將採「一次建案,分三批籌獲」的模式,分別以「2+3+2」的順序建造。他進一步說明,建造計畫由「3+2+2」模式調整為

「2+3+2」,主要考量學習曲線及台船建造能力,以確保後續艦建造順利進行,同時降低成本並保留彈性空間。

關於後續艦建造經費,邱俊榮表示,從民國114年至民國127年,潛艦後續艦的建造預算共計約新台幣2840億元,海軍已於5月呈報國防部,並經由國防部於7月呈報行政院後,獲得8月核定,整個編列過程皆秉持嚴謹態度。

在作戰配置上,針對媒體提出「潛艦掩體」的問題,邱俊榮指出,各國設置洞窟式潛艦基地的案例並不多,潛艦作戰注重奇襲與隱匿性,而臺灣因其地理特性,潛艦將採分散配置,以便在關鍵時刻進行機動反應及聯合截擊,確保防衛作戰的效果。由於涉及作戰細節,邱中將,強調不便公開更多資訊。

國防部重申,潛艦國造計畫是國防自主的重要一環,將持續依合約推動相關測試及量產工作,期望在如期交艦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國防戰力,確保海軍具備有效的戰略威懾及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