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燕曾擔任電視台新聞主播,後來嫁進台中政治世家,開始從政之路,踏入政壇後,從省議員、立委到台中市長,總共9次選戰,每次參選都順利當選,被稱為政壇「不敗女王」。
台中縣市自從合併升格後,第一屆市長胡志強,第二屆林佳龍,都僅做一次,尋求連任時未能成功,第三屆市長盧秀燕,成功打破「一任魔咒」,拿下第四屆市長。
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分析,盧秀燕致勝3關鍵,「政績獲得肯定」、「媽媽市長人設成功」、「對手議題熱度不足」,終究讓盧秀燕成功連任。
袁鶴齡指出,盧秀燕執政四年,喊出「開不了工的要開工,完不了工的要完工」口號,讓市民對於台中市施政成績有感,且獲得市民肯定,雖然綠營猛譏「政見變空氣」、「中捷藍線沒動工」等議題,仍無法改變大多數市民對台中政績好感度。
其次,袁鶴齡教授提到盧秀燕「媽媽市長」人設成功,將女性特質中溫柔堅毅、有同理心,做事情有擔當,出事一定到現場表達關心或歉意;不過,對抗中央不合理的要求時,也能跳出來為市民對抗中央,如同家中孩子受委屈媽媽會挺身而出的感受,也獲市民認同並肯定。
另外,挑戰者、民進黨蔡其昌宣布參選時間過晚、選前也未請辭立院副院長或立委,讓選民認為他決心不夠,加上提出議題包括空污、中捷藍線延宕四年未開工議題,因為議題太專業選民聽不懂,最後流於「中央地方各說各話」,雖主打「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也想透過推動「十八歲公民權」公投,激化年輕人返鄉投票的熱情,選前都只見火花不見燃起火焰,終讓蔡其昌吞敗。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則說,2014年台中市長選舉,民進黨林佳龍大勝對手國民黨胡志強近21萬票,2018年盧秀燕反贏林佳龍21萬票,兩次選舉呈現出台中市中間選民反差極大的特色。
因此,他分析,盧秀燕在選戰過程盡可能不升溫,面對綠營的漫天炮火一律冷處理,少說話就少犯錯,盡量減少選民對她反感的機會,盧秀燕順利連任,面對中間選民策略奏效是很大原因。
張峻豪表示,蔡其昌在海線地區風評其實非常好,且超越藍綠,廣泛照顧許多群眾,蔡的底氣是在的,敗選很大成分還是與民進黨執政有很大關係,在總統大選2年後的地方選舉,通常會是一個鐘擺,這是一種慣性,因為選民在2次選舉的想法常會不一樣。
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指出,4年前林佳龍連任失利,總統蔡英文選後到台中演講時曾公開說「台中人欠林佳龍一個道歉」,自己沒有選好不檢討自己,怪選民是最糟糕的,選後林佳龍到台北當交通部長,原本應該再回台中選一次才對,「難道你在台中蹲點10年是騙人的嗎?」
施正鋒表示,民進黨這回推出蔡其昌,雖然跑得很勤,但他是一個地方跑攤的傳統政治人物,打棒球的形象也是學國民黨吳志揚(前桃園縣長、中職前會長)搞的那一套,選前未辭立委及立法院副院長,「坦白說,他有副院長可以當,等有一天當院長就好了!」無法讓選民感受到破釜沈舟的決心。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認為,今年選戰選情冷,選舉氣氛對現任者有利,雖然綠營其昌猛攻盧秀燕「空氣政見變空氣」、「中捷藍線四年未動工」政見跳票,但藍營現任市長盧秀燕只要請環保局拿出空污改善數據,綠營主攻的議題還是猶如「拿球丟棉花」難使力。
此外,沈有忠並以上屆2018年即使有「韓流」加持投票率都只有67%,今年選情冷,藍營這次猛打空戰策略也奏效,終究讓夾持大量中央資源的蔡其昌最後仍飲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