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16日發布最新一期「國防情勢特刊」,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政策分析員陳柏宏專文分析「台灣無人機供應鏈現況與安全盤點」。

陳柏宏指出,俄烏戰爭爆發後,可明顯觀察到無人機在戰場上的運用彈性,在新聞中可以見到民用無人機在戰爭中除了仍能操作外,也具有存在價值,烏克蘭藉由民間飛手操作的無人機來定位俄軍車隊與高價目標座標,民用無人機也成為記錄戰場時況絕佳工具,在某些案例中,還能成為保全戰爭罪行證據的有效工具。

陳柏宏提到,俄烏戰爭中也顯示民用無人機在高強度軍事衝突中仍可保有相當操作空間,也較軍用無人機擁有更多的數量與飛手儲備。

陳柏宏說明,單就台灣註冊在案的無人機數量,就有7萬8000架民用無人機登記,在台澎防衛作戰想定中,確能形成守方優勢,但民用無人機因製造國的不同,仍存在操作後台可能因政治因素遭到限制疑慮。

陳柏宏舉例,以在全球掌握超過七成市占中國製大疆(DJI)無人機為例,傳出在俄烏戰爭中運用其「航空鏡」技術(AeroScope)來限制烏軍使用該公司旗下無人機,甚至揭露使用大疆無人機的烏軍位置,以利俄方進行標定砲擊,即便大疆聲明否認,稱其為電力與區域網路訊號問題,但仍然無法排除使用者疑慮。

因此陳柏宏強調,保有純國產無人機產業鏈與產製能力,對國家韌性的延伸至關重要。

針對台灣無人機供應鏈安全的挑戰,陳柏宏指出,分別有「本島缺乏原物料」、「因市場規模,大型發動機仍需外購」及「廠商規模、整合能力及部分技術不足」等3個挑戰。

他指出,一般民用無人機與軍規無人機,不論在等級、尺寸或是使用的系統規格上都有極大落差,台灣無人機產業欣欣向榮同時,不代表台灣無人機在國際上擁有宰制市場能力。

陳柏宏強調,從俄烏戰爭經驗來看,在民間數量眾多的無人空拍機,仍可為守勢部隊提供有價值的情報,這確是國防韌性的一環,更體現育兵於民的精神;俄烏戰爭也提醒台灣,沒有將無人機全系統控制能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在資安等同國安的現代戰場上,便於操作的設備也可能瞬間失去功能,政府擘畫產業未來前景時應予考量。(中央社)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有批石油好便宜!英國再制裁30艘「影子艦隊」船舶 打擊俄國石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