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950公尺處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今天凌晨0時許漫淹台8線靳珩隧道,並穩定回流至立霧溪主河道。
農業部透過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最新照片指出,由於風險趨緩,今天擬出動怪手至壩體開挖引流,讓溪水維持在立霧溪流行。
外界疑惑,為何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可以工程降挖,馬太鞍溪堰塞湖卻不行。農業部透過貼文釋疑,舉出兩個堰塞湖的3點差別。
農業部表示,兩個堰塞湖的壩體規模差異相當大,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高度200公尺,壩體土石體積2億立方公尺,蓄水量9100萬噸,而燕子口堰塞湖壩高54公尺,壩體土砂體積40萬立方公尺,蓄水量270萬噸;兩相比較,燕子口堰塞湖壩體體積僅馬太鞍溪堰塞湖的0.2%。

農業部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在海拔1000公尺深山內,無路可達,光徒步進出就要5天,而燕子口堰塞湖就在台8線旁,人車可直接到,機具也能即時進場。
處理困難程度部分,農業部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至下游河道超過13公里,溪谷狹窄陡峻、落差大,開便道至少需時3個月,且11月前仍為汛期,而燕子口堰塞湖規模小、地點近燕子口台8線公路,施工機具能快速接近壩體施設減災工程。
農業部提醒,台8線靳珩隧道至燕子口路段目前仍屬警戒區域,公路局已實施交通管制,民眾切勿擅入或靠近溪谷觀察,以免發生意外。(中央社)

好可怕!立霧溪堰塞湖溢流 靳珩隧道水淹4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