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錦蛙(學名 Kaloula pulchra,俗稱花狹口蛙),為夜行性兩棲動物,最早於1997年在高雄鳳山水庫附近發現入侵台灣,隨後在台南關廟、高雄市與屏東林邊、內埔等地擴散。亞洲錦蛙白天多躲藏於自掘的土洞或樹皮縫內,雨天時則鳴叫求偶,聲音低沉宏亮,音量可達70分貝,相當於電話鈴聲,經常造成民眾夜間困擾。

熱門新聞:國道連環撞!轎車連翻3圈畫面曝光 母子3人「這原因」僅輕傷

縣府表示,南投縣近年陸續接獲亞洲錦蛙通報,並以中興新村附近為熱區,草屯鎮、埔里也都有案例。加上亞洲錦蛙繁殖力高、具有強大的適應力,如不加以控制,恐對本土生態及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為有效防治,南投縣政府正展開「亞洲錦蛙移除行動」,組織南投市營南社區守望相助隊志工,及大埤社區在地居民,組成第一批11位成員的「社區亞洲錦蛙移除小隊」,協助清除社區亞洲錦蛙、斑腿樹蛙,並防堵海蟾蜍入侵。

移除亞洲錦蛙,需借助專家,縣府於8月5日舉辦教育訓練課程,邀請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TNRS小隊賴俊宏、吳秀英及陳英蘭等3位專家,為移除小隊講授外來種蛙類知識,並帶領進行巡查與移除作業。當晚即成功移除8隻亞洲錦蛙(含成體與亞成體),表現亮眼。

亞洲錦蛙與台灣原生種小雨蛙外型相似,為避免誤判,講師賴俊宏說明如何辨識,亞洲錦蛙體長可達8公分,背部具有花瓶狀花紋,趾端有吸盤,具攀爬能力;台灣小雨蛙體型較小,無吸盤。

掌握上述差異後,民眾即可簡單快速地辨別。若在社區或住家周遭發現疑似亞洲錦蛙的蹤跡,可撥打市話1999縣民服務專線通報。若無法正確辨識,可先拍照紀錄蛙類外觀,由專業人員協助判別。請勿自行捕捉或移除,以免誤殺與亞洲錦蛙外型相似的原生種蛙類,如小雨蛙,反而造成生態傷害。

南投市營南社區守望相助隊志工,及大埤社區在地居民,組成第一批11位成員的「社區亞洲錦蛙移除小隊」。南投縣政府提供
南投市營南社區守望相助隊志工,及大埤社區在地居民,組成第一批11位成員的「社區亞洲錦蛙移除小隊」。南投縣政府提供
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為社區志工講解亞洲錦蛙相關知識。南投縣政府提供
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為社區志工講解亞洲錦蛙相關知識。南投縣政府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楊柳颱風逼近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恐溢流 最快明天撤離下游7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