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的「擺暝」活動源於中國福建福州,在馬祖境內已有約百年歷史,從元宵節前舉辦的民俗慶典活動,每個廟宇繞境、祭祀的時間皆不同,時間主要在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五日,有部分村莊會延到至正月二十二日舉辦;今年預計從農曆正月十二日上彩暝點燈儀式開始揭開北竿全境一年一度的元宵盛會序幕。
「擺暝」馬祖人以福州話發音稱它為「北漫」,其中「擺」有著呈列、擺放的意思,至於「暝」則表示夜晚,合起來意味著晚上擺放供品祭神儀式,相關活動已在2019年8月榮獲文化部登錄為全臺第21個國家級重要民俗活動。

王忠銘表示,從過農曆年到擺冥元宵節,是馬祖最熱鬧的時候,特別是「擺暝」期間,所有在外的馬祖人都會回來,家戶也會準備菜餚用以祭神,白天將菜餚做好後,就會擺進宮廟中,一直擺放到第二日,鄉親會在新的一年祈求改運、發財金、子嗣、文昌、平安等。
王忠銘解釋,儀式包含「上彩膜」掛燈等,在傳統中意味著準備要進入過元宵時序了,從正月十五掛到正月二十八,民眾會將紙製風燈貼上紅色剪紙,擺放在家門前,另外還有邀請四方眾神的「排祭」及迎神繞境,過程中神轎隊伍會到剛結婚的新人家「送喜」,祝福早日添丁等;而活動結束後,主事者會將各種祭祀供品烹飪端上桌,並邀請鄉親們共聚一堂享用,除了促進大家交流外,也能凝聚村莊向心力,這個習俗謂為「食福」。
王忠銘指出,「擺暝」已成為馬祖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不少鄉親在早年移居台灣,未必有能力、時間在年節期間返回馬祖參與儀式,因此從去(2024)年起,連江縣與數位部合作,透過異地直播將北竿慶典畫面,以2D轉裸視3D直播技術傳送到桃園八德龍山寺現場,讓沒辦法返鄉的在台馬祖人,感受家鄉獨特的慶典氛圍,未來也將延續擴大辦理。

賴清德到竹縣池和宮參拜 祈求國泰民安縣運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