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作1年多,海洋委員會「印太海廢合作平台」首度與來自四國官方、學界及國際非政府組織,針對海廢回收機制、科學監測與社會動員等主題,分享各國具體、有感的成功案例,像是泰國就推出漁具回收再製的「衝浪板」而我方則端出廢棄保麗龍漁具製成的「招財貓公仔」,並共同鎖定首次平台會議設定的海洋頭號殺手「幽靈漁網」,積極由試點推展為制度、將案例開發為常態。

泰國企業生產者Starboard分享了與在地志工社群Trash Hero Bangkok的合作下,以海廢製作出價格不菲的「高價值衝浪板」,展現公私協力的力量,不但大幅提升「藍色循環經濟」的可行性,也讓在地漁民和社群從海廢回收得到實質收益,真正兼顧在地生計及海洋保育。

台灣則以廢棄保麗龍漁具製成「海廢招財貓公仔」,之前就在今年8月的臺灣文博會亮相引發好評,9月時也前往日本參展,可愛公仔成為與會者爭相討論的話題主角,也以「廢物變招財」的設計理念,展示如何用文創經濟將廢棄物轉化為焦點產品,將在地海廢技術與文創美學,成功推廣至印太地區。

與會專家登上小船撈拾河面漂浮垃圾。海委會提供
與會專家登上小船撈拾河面漂浮垃圾。海委會提供

管碧玲表示,我方將持續透過平台,深化與日本、韓國、泰國等夥伴的合作意向,在廢棄漁具的議題上分享成功經驗,也逐步推動並建立與泰國、印尼等東協國家的公私部門的對話機制,確保持續強化「減量、回收與循環應用」的區域合作,她強調「海廢治理無國界,更不能單打獨鬥」。台灣將持續努力、成為印太區域的「韌性海洋夥伴」,共同打造「區域海廢治理的典範模式」,推展藍色循環經濟跨域合作的海洋韌性。

這次台泰韌性夥伴研習營,共鏈結泰國海洋與海岸資源部(DMCR)、泰國漁業部、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東南亞漁業發展中心(SEAFDEC)、日本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GES)、韓國我們的東亞海網絡(OSEAN)、環境正義基金會(EJF)、澄洋環境顧問及RE-THINK重新思考教育協會,以及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等官方、學術、國際非政府組織及私部門,為台灣發起的「印太海廢合作平台」奠定成功外拓的基礎。

海委會國際發展科科長榮駿豪代表致詞。海委會提供
海委會國際發展科科長榮駿豪代表致詞。海委會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今起恢復豬隻拍賣與屠宰 桃市府啟動聯合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