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行走像賭命

根據內政部2024年9月的電信「信令人口」統計,台北市白天活動人口高達326萬人,通勤、就業與觀光人潮將首都街頭擠得水洩不通。然而,車多、人多的背後,卻也掩不住行人地獄的殘酷現實。

對比交通部最新資料,今年前3個月,台北市行人交通事故已達494件,造成473人受傷、7人死亡,平均每天有5人傷亡於街頭,城市行走竟如刀口餘生。

蔣萬安5月於市議會答詢時坦言,「行人地獄」的標籤對任何城市而言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台北身為首善之都,不能忽視惡名纏身的問題,人本交通是他上任後最重視的議題之一。

2025年1-3月數據顯示台北市平均每日5人死傷街頭。壹蘋新聞網製圖
2025年1-3月數據顯示台北市平均每日5人死傷街頭。壹蘋新聞網製圖
台北市行人交通事故數居高不下。翻攝畫面
台北市行人交通事故數居高不下。翻攝畫面

最酷街區寸步難行

不過,台北市推動人本城市政策卻屢現「雷聲大雨點小」。英國知名文化刊物《Time Out》公布「全球最酷的40個街區」,其中中山區以多樣美食、豐富娛樂與融合各式建築風格入選,廣受外國觀光客喜愛。

為評估設置長期徒步專區的可行性,台北捷運公司於今年3月在中山站至雙連站間的「心中山線型公園」試辦限時2.5小時的行人徒步區,公園兩側道路的車輛需憑通行證進出,但事後被周邊里長批評,封街太過倉促、未做好交通配套,造成居民極大生活困擾與不滿。

心中山線型公園兩側道路曾限時封街,評估設置長期徒步專區的可行性。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心中山線型公園兩側道路曾限時封街,評估設置長期徒步專區的可行性。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雖規定持通行證可進出,實際上南京西路23、25巷封街後人流密集,車輛通行大受影響。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雖規定持通行證可進出,實際上南京西路23、25巷封街後人流密集,車輛通行大受影響。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然而,幾乎如出一轍情況也發生在同樣入選最酷街區的永康商圈。蔣萬安於4月宣布試辦假日徒步區,欲將人本交通推向觀光熱區,雖然台北市交通局表示,試辦成果獲得85%的民眾滿意度,但被在地里長向媒體披露,實際上高達99.9%的居民並不支持徒步區,主要也因進出不便引發疑慮。

永康街商圈今年5至6月試辦假日徒步區期間,現場人潮眾多。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永康街商圈今年5至6月試辦假日徒步區期間,現場人潮眾多。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不夜巷難清道 標線亂象更添險

觀光客眾多之處還有信義區,民眾黨市議員陳宥丞於6月在質詢時指出,該區作為台北市唯一合法娛樂設施專區,夜生活熱鬧,但松壽路20巷一帶人週末人車爭道,建議設置時段性徒步區,交通局當場允諾研議。不過,時隔近月,記者直擊週五晚間現場,儘管巷口多了三角錐與指揮人員,街頭依舊上演「人在巷中走、車如流彈飛」的驚險博弈,行人與駕駛只能不斷賭對方會讓一步。

信義區週末夜晚人潮擁擠、音樂聲四起,宛如戶外夜店。本色音樂提供
信義區週末夜晚人潮擁擠、音樂聲四起,宛如戶外夜店。本色音樂提供
民眾與進出車輛頻繁擦身而過,週末夜間壅擠情況加劇。張綵茜攝
民眾與進出車輛頻繁擦身而過,週末夜間壅擠情況加劇。張綵茜攝

除了徒步問題外,道路標線也屢現爭議。回溯年初,捷運中山站出口劃設寬達20公尺的斑馬線,本為改善人流動線,卻在實施後引發交通混亂,人車爭道反而加劇,原有斑馬線還一度遭塗銷,最終北市府緊急恢復舊有設計,被網友諷為「最短命的澀谷」。

此外,近年來台北市推動標線型人行道實體化,蔣萬安承諾「綠色人行道」於今年度鋪設4公里以上,不過就在6月中旬,民進黨市議員趙怡翔發現,目前完工不到250公尺,完成率僅6%,交通單位的人行道改善提案多數被地方否決。

相關新聞:永康街漫步區5/10登場 「10條巷禁車」管制範圍、時間一次看

中山區南西商圈設置的超寬斑馬線,原意在改善人流動線,實施後因人車爭道混亂而引發爭議。翻攝台北市交工處官網
中山區南西商圈設置的超寬斑馬線,原意在改善人流動線,實施後因人車爭道混亂而引發爭議。翻攝台北市交工處官網
台北市今年度的標線型人行道實體化完成率僅6%,無法施作的理由五花八門。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台北市今年度的標線型人行道實體化完成率僅6%,無法施作的理由五花八門。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專家點破:急於政績、忽略溝通

對於台北市目前的交通政策推動困境,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長張學聖指出,從永康街假日漫步區的案例可以發現,雖試辦獲得高滿意度,但推動過程「有點急了」,暴露北市府政策設計與溝通的不足。他認為,該案缺乏與商圈、在地居民的共識與支持,導致住商需求衝突未妥善處理。

張學聖提及,若希望導入觀光導向的徒步政策,應搭配制度與配套設計,例如成立社區組織或基金,透過參與式規劃促進對話與「共享利益」,落實共贏的理念。他強調,政府應轉變思維,從「大有為」的主導者,轉為從旁協助的角色,「方向是對的,但怎麼做,才是關鍵。」

此外,民進黨市議員何孟樺也認為,北市府試推中山區南西商圈封街以及永康街徒步區立意良善,但迪化商圈與日本商店街徒步化的改造經驗都顯示,徒步區的推動必須是由下而上,地方有共識,才有可能長久;如今又是由上而下推動,恐怕要重蹈公館商圈失敗的前例。

永康商圈假日徒步區範圍內因影響車輛出入,引發居民反彈。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永康商圈假日徒步區範圍內因影響車輛出入,引發居民反彈。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交通局人員至現場勘查人行道改善可行性,但相關提案多數遭地方否決。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交通局人員至現場勘查人行道改善可行性,但相關提案多數遭地方否決。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交通改革止步於「還在溝通」

對於永康商圈自6月試辦完假日徒步區後的最新進度,交通局綜合規劃科長黃皇嘉表示,至今仍在與地方溝通協調,待取得共識後會重新修正再推出;未來能否正式上路充滿變數。

至於信義區松壽路20巷人車爭道問題,交通局交通治理科長林育生解釋,該區屬於貨車裝卸與停車場後場動線,晚間車流量大,評估不適合設置徒步區或進行時段性管制;目前規劃增派現場指揮人員,並延長號誌秒數,避免車流回堵;警方也將加強取締周邊違規停車,同時要求周邊商家擺放三角錐,協助引導人車動線,改善擁擠情況。

另針對人行道改善,北市交工處說明,已盤點5588公尺具施作潛力的路段交由新工處評估,目前確認可施工長度約2公里,實際完工767公尺,全年目標為4公里。

相關新聞:信義區路邊喝酒還要閃車!北市府鬆口:評估徒步區

儘管交通局說已增派人力與設置錐體控管車流,街頭仍是「人在巷中走、車如流彈飛」。張綵茜攝
儘管交通局說已增派人力與設置錐體控管車流,街頭仍是「人在巷中走、車如流彈飛」。張綵茜攝
永康商圈假日徒步區試辦期間進行人車動線管制,市府至今仍與地方溝通是否正式上路。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永康商圈假日徒步區試辦期間進行人車動線管制,市府至今仍與地方溝通是否正式上路。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理念滿分!進度落後難服眾

如今,蔣市府任期已過大半,針對外界質疑交通政策進度緩慢,台北市副市長張溫德說,人本交通是市府最核心的政策之一,但轉型不可能一蹴可幾,需兼顧既有空間使用、住戶權益與工程技術條件。他強調,北市府採取因地制宜、多元彈性的推動策略,重點在於逐步溝通、取得共識,讓市民在理解與參與中接受改變,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公共價值。

對此,何孟樺批評,台北市目前交通政策的核心問題,在於僅以回應輿情為優先,而欠缺長期推動、改造都市交通行為的整體計畫與決心,也沒有試圖改變市民對交通空間的觀念,如此自然難以推動長期改變。

陽光灑落的永康街假日徒步區,行人悠遊其間,未來是否能成為日常,仍有待政策落實。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陽光灑落的永康街假日徒步區,行人悠遊其間,未來是否能成為日常,仍有待政策落實。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何孟樺呼籲,北市府與其急於推動特定街區為徒步區,不如先以車輛可進入但必須禮讓行人的「行人優先區」設置,也無須一定要強求在特定的場域做出「政績」,可以改在12個行政區多點辦理無車日活動,逐步鬆動、改變民眾對於街道空間、交通模式的使用認知,才有可能進一步推展人本交通的理念與落實。

趙怡翔則舉例,新加坡、紐約市,甚至連上海等國際都市,道路升級都儘量以公開、專業的方式完成,如紐約市會滾動式公布預計施工清單,使所有的討論與進度儘量透明。他認為,這些挑戰,應該要溝通、協調與克服,但北市府往往不願意也不敢處理,導致交通改善只能龜速前進。

蔣萬安上任後推動多個行人友善政策,卻接連踢到鐵板。北市府提供
蔣萬安上任後推動多個行人友善政策,卻接連踢到鐵板。北市府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全台首次!電子支付可用外送 全支付:早於好市多2年就談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