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 
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會讓眼睛吸收大量紫外線,而紫外線中的UVA和UVB光線,會對晶狀體造成損害,導致晶狀體逐漸變得混濁,形成白內障。特別是如果因為喜好,或是工作等原因,經常在戶外活動,卻沒有佩戴抗UV的太陽眼鏡,風險就會進一步提高。

2.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
現代科技的進步讓3C產品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這也使眼睛長期暴露於藍光下。藍光不僅會導致視覺疲勞,還會加速晶狀體和視網膜的老化,讓白內障提早形成。如果每天盯著螢幕超過8小時且缺乏休息,罹患白內障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增加。

3.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既抽菸又喝酒,但吸菸和酗酒都是白內障的重要危險因子。吸菸時,眼睛會暴露於更多自由基,而自由基會攻擊晶狀體中的蛋白質結構,導致其混濁。此外,酗酒則可能使身體缺乏抗氧化劑,進一步加重眼部老化。飲食習慣不良,如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葉黃素的攝取,也會讓眼睛失去抵抗白內障的能力。

4.某些疾病或藥物影響
一些慢性病會導致白內障,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動,會對晶狀體造成滲透壓改變,導致晶狀體腫脹或混濁。另外,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像治療氣喘或免疫類疾病的藥物,也會提高白內障的風險。即使是一些只在眼部局部使用的藥物,若使用不當,也可能間接影響晶狀體健康。

5.眼部外傷或手術歷史
眼睛的創傷可能包括撞擊、刺傷或化學物質接觸,這些都可能直接損害晶狀體結構,並引發白內障。當然曾接受過眼部手術的患者,可能因手術後併發症或二次感染而出現白內障,有些年輕人是運動員,或從事勞力類工作,這就讓風險進一步提高。

6.長期接觸有害環境
在某些職業中,年輕人可能長期接觸高溫或有毒氣體,例如焊接工、化學實驗室人員或務農,這些環境條件會加速晶狀體的老化過程,成為白內障的風險因子。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灣急診瀕臨癱瘓 衛福部明緊急召開會議!盼「這時」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