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網友在《Dcrad》閒聊板上盤點幾個地震冷知識,首先是「月球也會月震」,不過月震和地震其實很不一樣,其持續時間可能達5至6個小時、且會發生在月球內部深處;再來是「地震有上限」,以及「LINE『已讀』源自於日本311大地震」,這項功能最先是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開發應用,目的是為了方便災害發生時,亦或是無法立刻回覆訊息之狀況下,民眾能彼此確認安全。

接著,原PO指出第四為「芮氏規模和地震強度不一樣」,其中芮氏規模是一種表示地震規模大小之標度,為地震儀所記錄之震波最大振幅,單位並非以級數計算,至於地震強度則是依災害程度區分、以級為單位,不過這點則被網友吐槽:「這不是冷知識吧!除非地科課都沒在聽」、「規模強度還要冷知識喔?義務教育都在幹嘛?」

第五是「地震會慢動作」,其實地震並非突然猛烈、而是慢慢發生的,且甚至可持續幾個月,這些則被稱之為慢滑地震或無聲地震,它們在構造板塊以非常緩慢的速度相互滑動時不會產生任何明顯震動,因此很難被人類感知,不過慢滑地震好處是可釋放部分板塊能量,從而減少大型地震風險;最後則為「地震能把水變成金子」,地震發生會導致岩石之間壓力增加、水被擠出後迅速蒸發,因此水中礦物質就會沉積在岩石裂縫中形成微小金粒。

文章曝光後,底下留言掀起討論:「原來已讀功能是這樣來的」、「原來已讀的初衷那麼溫暖,以後應該可以不那麼討厭已讀了」、「這樣花蓮有金子嗎」、「月震會持續5~6小時也太酷」、「還有地震警報其實是當震央在台灣的某一角先發生時,統一發送的警報傳給台灣各地,所以假如台北發生地震,有可能過幾秒屏東才會開始搖,但屏東也可以先收到地震警報的通知」、「第五點的部分應該是不行的,目前尚無任何有力證據表明慢地震跟長微震能減少大型地震的風險,要是真的能減少不會在這邊給你冷知識啦!」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記者爆神秘帳冊「小沈1500」真相:200%確定!某政客也給柯文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