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署防汛期前,已完成各項防災整備工作,上週(5/21)超前布署,由署長賴建信邀集各水資源分署及河川分署等,召開防汛應變視訊會議,今晨6時許水利署因應豪雨特報迅速成立應變小組三級開設,啟動應變機制。

水利署表示,第一波鋒面接近桃竹地區,第一時間利用AI辨識新竹市地下道涵洞有積淹水情事,立即通報新竹市政府啟動抽水機加速退水,各河川分署隨時與地方政府保持聯繫。

水利署表示,目前時值一期稻作抽水期用水需求較大,本波降雨除可減少水庫供應下游農業及公共用水,也能夠增加水庫蓄水,對於供水穩定更有保障。

水利署利用資訊科技,設置2,072部淹水感測器,收集8,769支攝影機影像,即時監看AI辨識淹水資訊,隨時可支援地方政府大型移動抽水機共1,676部進行抽排水,另備妥1萬9,500多公尺防水擋板,21萬1000多塊防汛塊,預先布署於全台各地,快速進行導、排、檔水及搶險作業。

針對易淹水地區,水利署成立544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協助地方政府在地防災,1,477 位防汛護水志工共同執行水利防災工作,加上企業合作,提升全民防災快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