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飾mRNA成抗疫功臣
68歲的卡里科是匈牙利裔美國人,曾任BNT公司副總裁,在賓州大學期間與魏斯曼共同研究mRNA,不過卡里科最近面臨工作變動,剛剛搬到德國。
64歲的魏斯曼是賓州大學醫學教授,專攻RNA和先天免疫系統生物學。他和卡里科發現修飾RNA以用於實際治療的方法,並公之於眾。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兩人的研究對於在新冠疫情早期開發有效的mRNA疫苗有極大貢獻,在全人類健康面臨威脅之際,兩人的貢獻前所未見。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2)日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公佈後,邀請國內相關領域學者,評論得獎者的貢獻。
對於卡里科、魏斯曼的研究成果,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旗下轉譯醫學專題中心的研究員兼執行長陶秘華說明,mRNA技術比起以往的生物製劑,可以更快速製造,並完成過往難以製造的藥物。
然而,mRNA藥物進入人體後,會引起嚴重發炎反應,兩人的研究成果,就是開發修飾mRNA的技術,藉此騙過身體的免疫系統,避免誘發嚴重發炎反應。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兼主任吳漢忠提及兩人研究團隊的另一項突破,mRNA進入人體內很容易遭到破壞,被破壞後無法發揮效果,兩人的研究團隊用一個脂質奈米顆粒,把mRNA加以包覆,解決此問題。
吳漢忠也提到,兩人過去曾因mRNA技術獲得「唐獎」,但當時還有另一人一起獲獎,是庫利斯(Pieter Cullis),庫利斯正是開發以脂質奈米顆粒包覆mRNA的功臣,不過諾貝爾獎僅頒發給卡里科和魏斯曼,讓庫利斯成為遺珠。
mRNA技術可望用於癌症疫苗
至於卡里科、魏斯曼的研究貢獻,吳漢忠指出,全世界至少超過130億劑Covid-19疫苗被施打,其中約60%到70%疫苗都是mRNA疫苗,兩人的貢獻非常大。
在mRNA技術的未來運用上,吳漢忠說,不只是疫苗,像是個人化的癌症疫苗、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都可以利用mRNA的藥物技術。
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斯婷進一步說明,Covid-19疫苗是以抗體保護人體不被病毒感染,但癌症疫苗不同,癌症疫苗是要活化毒殺型T細胞,藉此清除癌細胞,而mRNA技術對開發癌症疫苗有關鍵性的幫助。
孤獨的先知拯救無數人命
陽明交大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林柏亨則分享卡里科的人生故事,林柏亨說,卡里科是匈牙利人,1970年代聽了關於mRNA技術的演講,就以此為志業開始從事相關研究。
林柏亨表示,mRNA技術的研發非常困難,學者無人認為能夠成功,因為人體免疫系統非常敏感,mRNA進入人體很快就被摧毀,或是引發激烈的免疫反應,但卡里科沒有放棄,不斷申請經費進行mRNA研究,就算被降職減薪、罹患癌症,也不願放棄研究mRNA技術。
後來,卡里科與魏斯曼合作,魏斯曼撥出一部分研究經費讓兩人繼續從事mRNA研究,最後找到修飾mRNA的方式,解決技術困境。
林柏亨強調,新冠疫苗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要感謝少數人在人生低潮時,沒有放棄理想。他也直言,科學研究跟經費的投入,可能沒辦法馬上看到成果,有時候先知是孤獨的,不知道哪些科學技術可能在未來會幫助到人類。
卡里科的重要夥伴來自北一女、台大
有趣的是,在卡里科與魏斯曼的研究中,還有一位台灣人佔有重要地位。
陶秘華透露,在卡里科與魏斯曼前來台灣接受唐獎頒獎時,卡里科特別提到,她的研究室有一位林姓台灣人成員,1963年從北一女畢業、1967年台大畢業,在1999年與卡里科共同發表了mRNA技術研發過程中的重要論文。
陶秘華表示,卡里科在唐獎演講時特別提到這一位實驗室的林姓台灣人成員,相當感謝她的貢獻。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