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在開刀過程甦醒是手術嚴重併發症,現在麻醉科醫師多半藉由腦波儀來監控麻醉深度,惟臨床使用的腦波儀體積略顯龐大,腦波分析的精確性也有待改良。
草屯療養院特聘教授郭博昭與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所吳承翰博士、李瑋翊博士生共同研發一款穿戴式腦波儀,重量僅有7克,比市面上任何一個麻醉腦波儀都輕巧,並採用了中央研究院院士黃鍔最新的演算法。
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同時也是台東馬偕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王資竣,在最新研究中使用這款台灣原創穿戴式腦波儀,分析病患在麻醉狀態下腦部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結果發現,麻醉狀態下的腦部接受疼痛刺激時,除了特定腦波頻段產生改變外,不同腦波頻段之間相位振幅耦合(phase amplitude coupling)也會因外界刺激而產生特定變化。
王資竣說明,相位振幅耦合指的是特定腦波頻段的起伏週期與另一腦波頻段的振幅強度形成某種規律關係,一般認為這關係代表著不同腦區之間的訊息傳遞溝通。本研究以此嶄新角度描述麻醉下腦區間的溝通會因疼痛刺激而產生特定的變化,在麻醉監測的安全和精確性提供了未來的方向。近期將發表於麻醉領域知名的國際期刊《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所有的腦波資料都是在台東馬偕醫院收集,並與300公里外的陽明交大進行遠距連線。王資竣表示,這款小巧的腦波分析系統在收集腦波過程不會干擾手術進行,也能在多變手術環境中收集完整數據。陽明交大腦科所教授楊靜修也說,這項研究證實了高端醫學科技也有機會導入偏遠的醫療環境中。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牙周病、缺牙與失智症有關 陽明交大研究登上國際醫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