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所在位置為圓山大飯店金龍廳,該棟建築於1956年興建完工,距今已有68年的歷史,由於天花板本身為木材結構且面積將近800多坪,因此在建築維護方面的工程難度相對較高。

飯店都有定期進行屋頂及梁柱的除蟲作業與強化工程,並從民國109年7月起開始每季加強維護,最近一次為去年6月23日實作白蟻灌注噴灑工程。 

因金龍本身為噴泉造景,上方藻井天花板長年受到水氣潮濕的影響,加上當時藻井施工法包覆繁複,所以較不容易深度細查白蟻蛀蝕程度,更加提高了屋頂維護工程的難度,而造成此次掉落事件。 

圓山大飯店董事長林育生。陳怡文攝
圓山大飯店董事長林育生。陳怡文攝

本次藻井天花板掉落造成金龍的頭部與身體連結處斷裂,所幸因金龍為黃銅結構,具金屬硬度,故損壞尚非嚴重,飯店雖值端午連假仍第一時間邀集研究金龍的文史學者與具古蹟修復經驗的專家及工藝師商討。

包括近代臺日雕塑史研究專家鈴木惠可博士、臺灣師範大學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張元鳳教授、潘怡伶及王瓊霞資深文物 修復師、日治史研究學者王佐榮老師及臺灣知名雕塑藝術家蒲浩明及蒲子超工程師,共同商討金龍第一及第二階段的修復計畫。 

金龍修復分兩階段。陳怡文攝
金龍修復分兩階段。陳怡文攝

本次揭幕第一階段修復,針對斷裂處,綜合整理上述文史學者、文物修復專家及工藝師的共同意見,由蒲浩明雕塑家及蒲子超工程師進行修復,本階段工程已經於6/29完成。在此同時,金龍由龍尾通往龍身再到龍頭口部之噴泉管道早有阻塞情形,飯店內部之前已多次討論維修事宜,也於此次修復,一併整修完成。 

未來第二階段則為復原工程規劃,因多位文史專家先前即提出圓山金龍其身體顏色、龍身形狀及角度,明顯與日治時代臺灣神社時期不同。而在此次會同專家學者檢修過程中,大家也發現到金龍本身理應為黃銅材質的雕塑,但這次斷裂處竟然完全沒有黃銅銜接,而僅使用混凝土、黏著劑等材料黏合

初步推斷金龍從台灣神社時代(當時設置在戶外)至國民政府成立圓山大飯店時期(後來移至室內)的過程,當時很有可能為了方便搬運而人為分拆,或者是受到外力影響而分裂,以致金龍本身早已發生斷裂接合情事,修復也僅使用簡易工法銜接,才會造成此次天花板掉落碰撞金龍後,在材質較為脆弱的連接位置處產生斷裂情形。 

圓山大飯店金龍有107年歷史。陳怡文攝
圓山大飯店金龍有107年歷史。陳怡文攝

有關上述,根據文史記載一併檢討外,也已經依照專家學者提議,完成金龍材質科學分析及3D掃描並做成記錄,希望透過數據還原金龍遷移的過程及歷經的改造情事,以利於評估後續的修復工作。

此外,圓山大飯店基於文史資源保存之責任,未來將邀請各界專家學者進一步考究,並研擬朝向「尊重金龍歷史與原創性」的方案進行復原 工程,期盼恢復金龍的風貌。

台灣神社神龍圖。圓山飯店提供
台灣神社神龍圖。圓山飯店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第一次歐洲自由行最推薦哪裡? 網友點出這點是關鍵